電商平臺熱潮來襲,當當網、京東商城走在前面,現在蘇寧易購也來了!平臺模式是大勢所趨,且看國內電商如何玩……
謀定而后動
近兩年中國電商蜂擁而起的熱潮,在2012年6月份形成了爆發之勢。只因京東6月18日的司慶大典,惹得同行伙計們按捺不住,紛紛投入十億計的 資金做價格轟炸,一時間讓電商小輩們望塵莫及、后悔自己跳進了深不可測的“電商江湖”,各類電商觀察家、互聯網分析師紛紛關注所謂“618流量”——超過 平日的1.8倍、2.4倍,儼然這樣的數據多么彰顯業績的紅火,更成了半年度戛然而止時考核的KPI。筆者在戶外廣告牌看到某電商打出來的特價產品怦然心 動,緊忙著上網準備購入,卻遍尋不到此物,不知不覺中卻為它貢獻了點擊率和流量。
都說電商如此競爭獲利的是消費者,各位再看消費行為之后網民的抱怨,“返券要等到6月25日以后才能用”“滿100返20其實是暗中提價再返 券”“降價限部分品類”“價格過低電商私自取消訂單”……全然是實體零售店的營銷把戲,私自取消訂單的單方行為比實體店更過分。趨利而來的消費者最后發 現:在實體店中體驗過的消費陷阱,重新換成了網絡載體。
有專家發話“常態的6月份,被你們硬生生撕開了一個消費旺季,且坐等7月份電商如何謀劃……反市場規律的做法行不通,流血不止可治、血流不止必 亡”。人家過生日就讓人家開心一陣多好,非要進來給人家添堵,豈不是也枉費了中華民族多年的仁義道德。雖說商場如戰場,但別覺得一家獨大有多好,和諧競爭 的環境才能帶來多贏的市場空間,留出時間給自己休生養息、做一些真正維系網民消費者忠誠的措施,而不是大打價格戰、猛搞噱頭營銷。
反觀實體家電3C賣場,大可不必為電商的混戰而苦惱失去客源,冷靜下來,謀定而動,消費者終究是智慧的。
電商平臺熱 物流成短板
7月5日,蘇寧易購在南京召開千人招商大會,自營式電商正在華麗轉身:最初它是一家網絡品牌旗艦店,以“清倉大甩賣”的形式招攬顧客,等到人流量足夠多的時候,它又大肆擴充商品經營品類,順便把它經營成一個網絡百貨商場,并提供全套IT、配送、售后服務。
亞馬遜之惑:平臺化戰略提速
一個月的價格喋血戰,6月電商流量排名再起波瀾。據Alexa數據顯示,淘寶、天貓、京東、亞馬遜、拍拍、蘇寧易購、當當分別占據榜單前7名。這其中,亞馬遜、京東、當當均已先后走上電商平臺化戰略,蘇寧易購趕上了末班車。
路線的引領者是亞馬遜:自建物流、搭建IT平臺……以圖書音像為切入口,利用流量優勢,轉型銷售旅游類、內容類等高毛利產品,然后提供配套服務,最終實現盈利。據財報顯示,亞馬遜2011年度整體毛利率高達22.44%。
而同樣,當當網最初也銷售圖書音像,積累流量后隨即擴充服裝、百貨,并建立倉儲、物流等配套體系,毛利率一般維持在22%左右。去年,當當網產品品類急劇擴充,由于資歷尚淺,議價能力較弱,導致其毛利率迅速下滑至13.83%。
相比之下,京東、蘇寧易購則沒那么幸運。在圖書、旅游市場入口被瓜分殆盡時,作為后起之秀的它們只能選擇以3C家電銷售切入:以低價、甚至賠本 的形式獲得市場份額,隨即擴充服裝、百貨、旅游等高毛利產品實現盈利。據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其2011年整體毛利率僅為5.5%。
核心用戶群:結構發生變化
通過核心業務流量拉動其他業務增長,這種模式在國內處于試驗階段,但試錯者卻是前赴后繼。2010年12月,京東開放平臺上線;2011年,當當網提速平臺化戰略;2012年7月,蘇寧易購正式宣布加入開放陣營。
平臺戰略后,電商的核心用戶結構正在悄然變化。據財報顯示,2011年度當當網圖書音像銷售額在整體營收中占比為67.9%,日用百貨占比30.2%;而2012年一季度,圖書音像占比下降至64.81%;日用百貨占比則上升為34%。
而京東商城3C家電的主導角色也在弱化。6月27日,CEO劉強東在微博透露,其5月份經營數據顯示,服裝鞋帽訂單數量首次超過IT數碼,成為訂單數量最多的品類。
另外,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也表示,非電器類在數量上已經占據絕對優勢,但由于3C家電單價較高,所以在銷售額上還占據主要部分。他還透露,7月初,蘇寧易購主要招商對象為非電器類,包括家居家裝、圖書音像、虛擬產品、運動戶外等等。
平臺競爭:技術、配送要求高
“亞馬遜模式”已逐漸成為自營電商的標配,從目前的階段而言,它們正從之前的價格戰跨入現在的平臺戰。
好比一個水果市場,最初攤販們以賠本的形式,把市價10元的蘋果9元、8元賣出去,誰最便宜消費者就越喜歡,這是價格戰階段。等消費者喜歡之后,攤販們又開始賣梨、西瓜、火龍果,它們不想做小攤販了,而是要開一家水果店,這就進入了“平臺戰”階段。
當然,所有這些工作都必須通過互聯網完成。“這種模式對技術體系和配送效率的要求很高。”電子商務觀察員魯振旺認為,這種整體的“進化”方向是好的,但是擔心國內一些電商暫時不具備這種力量。
電子商務分析師陳壽送也表示,電商平臺化模式本身沒問題,但若盲目跟風就顯得太冒進,“亞馬遜、京東是有積累的。”在他看來,國內一些電商的物流系統并不成熟。
目前的戰局是,在平臺化戰略后國內電商還未迎來春天:京東商城一直持續虧損;當當網去年由盈利轉入虧損;而蘇寧易購去年實現盈利,今年是平臺化戰略的第一年,正處于涅槃的關鍵時刻。
自建物流與電商“職業”有關
物流是國內電商繞不過的檻:在美國,第三方物流體系非常發達;而在我國,第三方物流成本非常高。與實體購物相比,用戶更看重網購時間成本。在售 后方面,一旦出現商品質量、受損問題,如果沒有完整的物流體系,也很難提升用戶體驗。對于京東、蘇寧易購而言,自建物流有著根本的基因。
6月25日,京東獲得快遞經營牌照,8月底將正式向第三方開放。但僅僅是快遞牌照,對于大件物品而言,京東的配送能力還很弱。至于是否具備為第三方服務的能力,或許還得畫上一個問號。
臺前價格戰,臺后物流戰,電商的競爭焦點已逐漸向后者轉移。據艾瑞數據顯示,自去年起,用戶選擇網購的首要因素中,物流等服務的影響增長6.4個百分點,而價格因素的占比已有所下降。
自建還是合作
哪一種效率更高?
自建還是合作,到底哪一種選擇效率更高?在物流建設上,電商常常面臨這個問題,答案很有爭議。“對電商來說,第三方物流成本低得多。”電商觀察員魯振旺表示。而i美股分析師李妍則認為,自建配送在訂單量足夠大的情況下,能夠節約成本,相反則會加重成本壓力。
一位京東前高管也曾給出自己的答案,他表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使用第三方快遞的成本是10元,而自主配送的物流成本僅為4.5元~5元。
據2011年度財報顯示,亞馬遜全年物流成本占比為9.52%,同樣以圖書音像為核心業務的當當網則是13.11%;而由于3C家電單價較高,京東商城的物流成本占比為6.6%,蘇寧易購副總裁李斌則表示,其物流成本要低于6.6%的水平。
其實,這跟切入口有關。京東、蘇寧易購以3C家電銷售切入,這是自建物流的根本基因。在蘇寧易購執行副總裁李斌看來,3C家電是大件物品,一旦訂單數量多,這樣的大體積物品,第三方物流企業做不起來;另外就是商品價值高,第三方沒能力負擔風險。
大件物品與小件物品的配送有很大區別。李斌表示,小件物品配送以小型快遞車輛為主,其中包括電動車;而大件物品主要是干線物流,以大型卡車配送為主,投入規模要比前者大得多。一般電商配送流程為,先從幾個大倉庫取貨,通過干線物流運送到各個城市,然后送到消費者手里。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快遞到尼泊爾跨境物流倉老撾 海運速遞寄往馬來西亞東南亞海運上漲出口哈薩克斯坦物流長河永興海外倉從臺灣海運發往泰國的快遞公司東莞泰國物流專線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