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跨境最火的消息當屬拼多多要做跨境電商。拼多多正在密集接觸華南這邊的跨境大賣,與過去其他的跨境平臺一樣,早期會先邀請一部分大賣家參與測試。
最早是在今年Q1的時候,我就聽到小道消息說拼多多在醞釀跨境,之前更早的版本則是江湖都在傳言已經關閉的VOVA,也是拼多多孵化的。
現在最新的消息是,拼多多想做的跨境市場也許不是東南亞市場,而是美國。
不管歐美還是東南亞,拼多多做跨境并不讓人意外,現在國家政策在鼓勵出海。作為中國最大的電商平臺之一,拼多多應該踏出這一步,符合大方向,而且也是拼多多平臺未來的新增長點。
比較讓人好奇的是,也是年初我和一些行業里的朋友在討論的話題:如果拼多多真的到東南亞,它會有機會嗎?我認為是沒有機會,東南亞已經不可能也沒必要再出現一個更低價的平臺。
因為客單價的關系,坊間圈里的賣家朋友一直戲稱蝦皮就是東南亞版“拼多多”,把Lazada稱為東南亞版“京東”。
如果僅僅只是主打產品成本的優勢,我不認為今天的拼多多到東南亞,能競爭得過蝦皮。在跨境電商的整個交易鏈條之中,產品成本只是其中一個因素,跨境的物流運輸和海外倉儲成本可能才是重中之重。
這也是為什么很多Shopee跨境賣家,發現其物流成本比產品銷售價還高。
物流倉儲方面的成本,需要巨大的貨量才能夠壓低下來,剛進場的玩家很難在這點上比得過蝦皮。因為Shopee已經是東南亞最大的電商平臺,最大貨量的平臺所帶來的物流上的優勢,并不是拼多多短期內可以突破得過的。
除了產品成本,另外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流量成本,今天的東南亞站外流量已經和五六年Lazada和Shopee剛出現的時候不可同日而語。曾活躍于東南亞fb上的一個個二類電商玩家,就是這么被卷死的。
那時候Lazada和Shopee才剛開始,大家都還年輕,站外流量也很便宜。
最后拼多多在國內得以快速發展的決勝手之一,在于早期在微信生態里的低成本裂變獲客,因為90%以上的中國智能手機用戶都在用。
但是在東南亞本土,目前沒有一個超級社交媒體可以做到這一點。
泰國人使用Line,越南人使用Zalo,新馬泰菲可能更多在Fb、Whatsapp上。切記東南亞不是一個整體,現在電商主要覆蓋的東南亞市場背后其實是新加坡、馬來、印尼、菲律賓、越南和泰國這6個國家。
唯一一個可以起到全面覆蓋的超級社交媒體,不是東南亞本土的公司,而是TikTok。但TikTok電商今年自己已經在發力東南亞,據說還是其內部最重視的市場,拼多多想要跟TikTok買流量做電商再與其競爭,這個并不現實。
直播電商的即時沖動性消費特點,以及非常符合清尾貨的模式,有可能又會將東南亞電商產品的客單價拉到更低的一個維度。
以上,我認為東南亞沒有再出現一個低價平臺的意義。
如果拼多多真的是計劃做美國市場,那我認為它的贏面也許更大。祝多多一切順利。
(內容轉載于林超聊跨境)
文章來源: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62686
來源:跨境知道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郵寄到馬來西亞價格阿聯酋進口清關瑙魯空運國際化工品國際快遞從泰國寄快遞到中國多少錢廣東進口包稅東莞國內海運空運馬來西亞多少錢一公斤國內到波蘭海運泰國海外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