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延誤導致全球托運人累計損失50億~100億美元。
6月8日,業內知名咨詢機構Sea-Intelligence發布了最新的船期可靠性報告。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份報告不再從船舶角度進行分析,而是從貨物的角度來衡量船期可靠性,并得出了一個結論——船舶延誤導致全球托運人累計損失50億~100億美元。
在這份報告中,Sea-Intelligence的分析師,首先計算了全球遠洋集裝箱運輸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份額,接著又計算了因供應鏈受阻而延誤的貨物所占的份額。
數據顯示,疫情前,延誤的貨物平均占比為20%。但過去幾個月,延誤貨物的占比增加到了70%。
之后,分析師又測算了因貨物延遲運輸而損失的標準箱×天數。疫情前,平均每月因貨物延誤損失800萬TEU·天。2022年1月,這一數字增長至近7000萬TEU·天。2022年3月,又下降至5700萬TEU·天。
Sea-Intelligence首席執行官Alan Murphy解釋說:“可以這樣理解,如果1月份損失了31TEU·天,相當于一個標準箱的貨物,在倉庫中存儲了整整一個月。根據這一定義,疫情前,每月延誤的貨物量,相當于26萬TEU的貨物在倉庫中存儲了一個月,而目前,相當于180萬TEU的貨物,被擱置在倉庫中一個月。”
貨物在倉庫中閑置,相當于增加了額外的庫存成本。庫存成本取決于貨物價值,以及內部收益率(IRR)。
盡管貨物的價值差異很大,但一個可參考的標準是40000美元/TEU。而合理的內部收益率更難評估,因為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經營情況。
為此,Sea-Intelligence以內部收益率為5%和內部收益率為10%,分別進行了兩次測算。結果顯示,如果以2019年的數字為基準,2020年1月至2022年3月,托運人因船舶延誤承受的損失,合計達到50億~100億美元。
這僅是海運端的損失,不包括內陸運輸的延誤和港口擁堵。
MSC將推出中國、韓國至東南亞新航線
地中海航運(MSC)近日宣布,在亞洲區內市場推出Pertiwi航線,提供從中國和韓國到東南亞地區的直航服務,預計于7月初首航。
Pertiwi航線的掛靠港序為:釜山-青島-仁川-大連-天津新港-頭頓-林查班-新加坡-丹戎帕拉帕斯-雅加達-潘姜-新加坡- 丹戎帕拉帕斯-釜山。
首航船為2500TEU的“Cardiff Trader”輪,預計于7月8日首航釜山港。
MSC是當前全球運力最多的班輪公司,其對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市場,一直高度重視。
今年3月,MSC首席執行官Soren Toft在與中國交通運輸部副部長趙沖久視頻會晤時曾表示,中國市場對MSC業務快速增長發揮了非常重要作用,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MSC一直是推動中國進出口貿易發展的堅定支持者。
Soren Toft當時稱,盡管受到疫情的影響,MSC仍然保持對中國市場的堅定承諾。該公司將以靈活的方式調整航線,并持續推出新航線,以滿足快速變化下的市場需求。
來源:漢連集團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愛爾蘭貨代宿遷空運商品清關安慶市空運英國國際貨運國內怎么寄東西到馬來西亞西班牙智利空運卡塔爾運費非正式清關出口越南物流公司哪個便宜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