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日,美國國際貿易管理局正式啟動了首輪進口汽車零部件 25% 關稅申請通道。根據最新公告,現行 25% 的 232 條款關稅或將擴展至更多零部件品類。國內的申請窗口每年開放四次,每次持續兩周。企業需提交七項關鍵資料,包括技術描述、海關稅則號、進出口及產能數據等。材料完整性直接影響審核通過率。每期窗口關閉后,還將公開初審材料、征求公眾意見,最終裁定將在 60 日內下達。
這條看似只是 “照常執行” 的貿易措施,卻對大量出口美國的中國廠商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倒計時壓力。尤其是在當下這個全球汽車產業鏈重新洗牌的關鍵時刻。
對中國廠商來說,25% 的加稅幅度是一次利潤生死線的重新劃定。尤其是標準化程度高、附加值不高的常規零部件,一旦無法通過豁免申請,就可能在定價權不掌握的情況下被迫 “自吞” 稅負。例如森麒麟與躍嶺股份,其輪胎和鋁合金車輪出口比重分別高達 89.36% 和 88.79%,在 2024 年新一輪加稅后被迫通過調整供應鏈或與客戶協商分擔壓力。但森麒麟在泰國與越南的工廠同樣遭遇了美國的雙反關稅,海外生產線并非避風港。
更棘手的是,很多企業對 “申請機制” 并不熟悉。此次申請流程不僅涉及技術參數、市場影響,還需提交 “國家安全影響論證” 這類高門檻材料。申報不當,不僅豁免無望,還可能讓企業在接下來的政策周期中處于被動。對許多中國廠商而言,這是一次合規能力的考驗,更是對內部組織協同、數據系統建設的檢驗。
從這一次的政策細節來看,企業爭取稅負豁免的 “主戰場” 并不在客戶那頭,而是在自己能不能交出一份過得去的申請材料。這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海關申報,而是套跨合規、數據、供應鏈、政府關系多部門配合的 “綜合能力考試”。
本次關稅申請機制明確提出了七項核心資料要求:企業資質證明、零部件技術描述、海關稅則號 (8 - 10 位)、產品屬性說明、受影響的本土產業報告、進出口及本土產能數據、進口增量對國家安全影響的論證。每一項背后,都是一套要么早就準備、要么臨時也難補齊的系統。
不少中國廠商此前從未接觸過此類申請機制,面對大量英文法規與 “安全論證” 術語,第一反應往往是交給出口代理或等待客戶解決。但這次機制采用的是滾動受理 + 公眾意見征集制度,材料是否邏輯嚴密、論證是否專業,很可能決定了你是否能進入下一輪評估。
第一步,是梳理產品對應的稅號樹狀圖。這看似是報關公司干的事,但實際申報時每一個稅號是否覆蓋正確型號,直接決定豁免范圍的精度。過去做慣標準件的廠商常常沿用 “習慣性稅號”,這在當前政策下就是風險源頭。
第二步,是搭建一套月度級別的出口數據追蹤機制。系統要能導出近兩年對美出口的數量、金額、增長情況,還要標注對應客戶和合同項目。這些數據既是政策申請材料的一部分,也是在客戶向你詢問 “我們這批貨會不會加稅” 時最關鍵的底氣。
第三步,是建立或外包一套可復用的 “國家安全影響” 論證模板庫。這項內容看起來離生產最遠、最 “虛”,但往往是決定能否通過審核的關鍵。比如某零部件廠商在申報材料中強調自身產品在美使用場景中不涉及任何軍工或網絡數據傳輸,與本土安全產業無競爭沖突,獲得初審通過 —— 這類措辭和結構,是可以標準化、可復制的。
值得一提的是,材料中的 “受影響的本土產業報告” 也不容忽視。美國政府傾向于保護本土生產力,因此你需要證明自己的產品在美沒有直接替代品,或者進口有利于推動終端產業鏈平穩發展。部分出口商會引入第三方咨詢機構輔助建模,以更具說服力的數據展現政策合理性,這也是未來越來越多中國廠商必須補齊的能力。
美國汽車零部件關稅的挑戰已擺在眼前,這既是危機,也是中國汽車零部件廠商實現突破的契機。說到底,這并不是一個人在辦公室埋頭準備就能搞定的事。很多企業需要從頭組建一個由法務、外貿、生產、工程、合規多部門協同的 “臨時戰隊”。中國出海企業要做到主動應對、積極準備,通過系統化、精細化的策略構建競爭優勢,才有可能在這場貿易博弈中破局突圍。
來源:萬里匯外貿B2B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智利快遞馬來西亞寄燕窩快遞坐飛機包能托運嗎中國快遞寄泰國多少錢昆明快遞中國至巴西空運馬來西亞海外倉蝦皮到利比亞的海運中國快遞寄到越南多少錢梅沙專線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