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總統執政以來,廣泛征收的進口關稅、階段性暫停以及對貿易豁免政策的頻繁調整,給全球企業與消費者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那些擁有長期貿易關系、供應鏈跨越多個國家的大型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
埃森哲物流與運輸專家 Herman Guzman-Carranza 指出:“一旦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跨境貿易的復雜性和成本便隨之上升。”而Armstrong & Armstrong(A&A)公司總裁 Evan Armstrong 則表示:“持續的關稅和貿易摩擦可能放緩全球經濟增長。最終結果取決于哪些企業和行業能夠獲得豁免。到目前為止,資本實力雄厚、游說能力強的大型美國企業相較中小企業應對更為有利。”
值得關注的是,美國總統于今年4月2日宣布將修改中國進口商品的“最低限度規則”,即取消某些小額電商貨物的關稅豁免政策。受此影響,A&A 預計2025年美國3PL行業收入將達3162億美元,同比增長4.5%,主要增長動能來自年初的需求高峰。
當前,地緣政治緊張局勢頻發,如俄烏沖突導致的貿易中斷、紅海危機造成的航線封鎖、以及近期各國加征互惠關稅,這些都迫使企業重新審視其全球供應鏈布局。
3PL 的各個服務環節——包括運輸、倉儲和增值服務——在面對經濟波動、政策變化及消費者偏好的不斷演變時,均面臨挑戰。埃森哲全球貨運與物流主管 Sarah Banks 指出:“成本上升與通脹壓力正侵蝕物流企業利潤空間,大多數3PL只能通過與客戶緊密合作,靈活應變。”
Guzman-Carranza 補充道:“油價波動、勞動力短缺以及地緣政治風險持續擾亂運輸路線,加之監管壓力和基礎設施瓶頸,使得成本持續攀升。盡管人工智能與路徑優化工具帶來一定助力,但大量操作仍需人工介入,制約了企業快速響應的能力。”
當前,勞動力短缺以及對熟練倉儲與運輸員工的激烈爭奪,成為3PL長期面臨的核心問題。尤其在電商需求不斷上漲、訂單履約時效要求加快的背景下,勞動力供需矛盾愈發突出。
Sarah Banks 指出:“更嚴格的移民政策可能進一步加劇勞動力緊張。同時,美國許多港口和鐵路系統正飽受擁堵與老化問題困擾,貨物流通速度受阻,增加了不可預測性。”
倉儲與配送領域同樣面臨挑戰:隨著庫存水平波動加劇,空間需求愈發難以預測。此前,為應對特朗普時代的關稅政策,不少企業曾提前大量備貨,導致3PL倉庫持續處于高負荷狀態。這也帶動空運與海運貨代在當時迎來業務與收入的雙重增長。
01美國第三方物流企業排名*上述收入數據涵蓋四個主要3PL細分市場:國內運輸管理(DTM)、國際運輸管理(ITM)、專用合同運輸(DCC)以及增值倉儲與配送(VAWD),數據來源為企業財報或由 Armstrong & Associates(A&A)估算。貨幣按2024年12月31日匯率折算為美元。
**亞馬遜第三方賣家服務部門的收入包括其3PL運營、平臺傭金、配送與運費等相關服務。考慮到其廣泛的倉儲布局和履約服務重點,A&A認為該部門的大部分收入可歸入3PL范疇。? 2025 Armstrong & Associates, Inc. 版權所有。
盡管2024年美國第三方物流(3PL)行業面臨諸多不確定性,但來自A&A咨詢公司的最新數據顯示,行業已從2023年的嚴重下滑中逐步恢復,整體呈現穩定回升趨勢。
A&A 預計,2024年美國3PL市場凈收入同比增長1.6%,達到1312億美元。在經歷2023年12.8%的大幅下降后,整體市場逐漸回暖。同期,3PL四大細分市場的總收入同比增長1.1%,止住了2023年26.1%的深度下滑。
“這意味著2024年美國3PL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3027億美元,”A&A總裁Evan Armstrong指出。
從細分市場來看,國際運輸管理(ITM)成為2024年表現最亮眼的板塊。由于紅海航運局勢緊張、蘇伊士運河通行量下降,以及年底前關稅預期上調引發的提前進口潮,ITM市場總收入同比增長6.5%,領跑所有子行業。
相比之下,國內運輸管理(DTM)仍在承壓。2024年DTM市場總收入下降4.2%,至1184億美元,凈收入下降2%,至192億美元。盡管依舊為負增長,但相較2023年兩位數的跌幅已有明顯改善。
專用合同運輸(DCC)憑借與客戶綁定更緊密、合同更穩定的優勢,在運力過剩和運價疲軟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勁韌性。2024年DCC市場總收入同比增長6%,至315億美元,凈收入更是增長5.3%,達到312億美元,成為凈收入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
Armstrong 表示:“DCC的優勢在于合同期限通常為一至三年,且綁定專屬運力,不易受到現貨市場波動影響。這種‘粘性’使其更具穩定性。”
增值倉儲與配送(VAWD)是2024年表現第三好的領域,總收入增長2.3%,達到697億美元,凈收入同比增長3.9%,達539億美元,在四大細分市場中排名第二。
Armstrong 指出,受高利率環境影響,倉庫開發受限,而大多數現有倉庫已接近滿載。“托運人正在重新評估倉庫定價策略和投標效率,許多在疫情后簽訂的單邊合同正在被重新審視。”
他補充道:“托運人越來越關注供應鏈網絡的彈性和庫存管理績效,倉儲優化已成為下一階段的關鍵工作。”
025家中國企業入圍全球50強在全球方面,A&A根據2023年的物流總收入/營業額發布了全球第三方物流企業排名,排在前十的企業分別為:亞馬遜(第1)、DHL(第2)、Kuehne+Nagel(第3)、DSV(第4)、德鐵信可(第5)、CEVA物流(第6)、Nippon Express(第7)、C.H羅賓遜(第8)、馬士基物流(第9)、中外運(第10)。
其中,共有5家中國企業入圍全球第三方物流企業50強,分別為:中外運(第10)、嘉里物流(第19)、京東物流(第31)、中集世聯達(第35)、上汽安吉物流(第44)。
*收入數據涵蓋四個主要第三方物流(3PL)細分領域:國內運輸管理(DTM)、國際運輸管理(ITM)、專用合同運輸(DCC)和增值倉儲與配送(VAWD)。數據來源為企業財報或 Armstrong & Associates, Inc. 的估算,貨幣按2024年12月31日匯率折算為美元。
**所列收入為亞馬遜第三方賣家服務部門的收入,包括其第三方物流業務、傭金、配送與運費及其他相關服務。鑒于亞馬遜在3PL服務方面的廣泛布局及其在電商履約方面的核心優勢,Armstrong & Associates 估計該部門的大部分收入可歸類為3PL服務。為保持估算公允,其內部物流收入被限定在50%以內。
? 2025 Armstrong & Associates, Inc. 版權所有。
2024年,全球第三方物流(3PL)行業共發生18起并購(M&A)交易,其中5筆交易金額超過10億美元。
Armstrong & Associates總裁Evan Armstrong指出:“今年開局強勁,僅1月就出現了8起交易金額超過1億美元的并購案,包括DSV競購DB Schenker的重大動作。”
并購正在成為大型3PL拓展能力、增強技術實力和擴大市場覆蓋的關鍵手段。埃森哲全球貨運與物流負責人Sarah Banks表示:“行業整合趨勢明顯,頭部3PL正通過并購提升全鏈路服務能力,進而對整個行業格局及客戶體驗產生深遠影響。”
典型案例包括:DSV并購DB Schenker、CMA CGM收購CEVA Logistics、Ingram Micro與GEFCO。這些交易不僅增強了企業在貨運、倉儲與增值服務領域的實力,也為其在自動化、物聯網、人工智能和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方面提供了更多投資空間,從而為托運人客戶創造更高價值。
雖然整合有助于提高服務能力和技術水平,但也伴隨著一定風險。Banks指出:“隨著市場選擇減少,價格上漲或服務多樣性下降的風險可能加劇。”
她預測,未來3PL行業將呈現“強者恒強”的格局——規模大、技術強的公司占據主導地位,而中小型企業將通過專注細分市場和差異化服務尋求生存空間。
Banks表示:“大型3PL正在構建基于技術驅動的平臺,這將抬高行業準入門檻,并推動跨境物流及‘最后一公里’服務的進一步優化,但要真正發揮整合效益,還需明確的戰略、協同的文化和成熟的技術融合能力。否則,再大的并購也難以帶來實質性的增長。”
來源:曉生研究院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深圳馬來西亞海運費從中國快遞到阿根廷到越南的陸運馬鞍山快遞出口埃塞俄比亞空運佛岡貨運物流迪拜清關國際空運柬埔寨海運國際貨運霍林郭勒物流運輸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