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電商市場競爭已然白熱化,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抖音等頭部平臺將國內電商市場瓜分殆盡。海外是一個巨大的增量市場,TIKTOK SHOP、菜鳥業務也紛紛把觸角延伸至海外。
海外版“拼多多”跨境電商平臺TEMU加入戰局,拼多多給予了這個平臺極高的戰略排名,名字寓意跟拼多多一樣直白且接地氣——“Team Up,Price Down”,即買得人越多、價格越低。
TEMU自2022年9月1日上線,首站北美市場,短短兩周內,下載量就超越亞馬遜、SHEIN,躍至第一,首戰告捷。7月,TEMU上線日本站點、韓國站點;202年8月TEMU瞄準了中東市場和東南亞,開拓了以色列站點、菲律賓站點;預計2023年第四季度將在巴西新開站點。截至2023年9月,TEMU現已進入37個國家地區,覆蓋亞洲、歐洲、北美、南美及大洋洲。
歐美市場高通脹使得消費者不得不選擇更具有性價比的產品,美國應用分析公司Data.AI報告顯示,2022年美國消費者在購物應用軟件上花費了28億小時,創歷史新高。
TEMU正中其下懷,在歐美市場上線之初就推出了“1美分選1”的超值優惠活動,每個賬號都能花費0.01美元在該活動頁面內選擇一項商品,一分錢商品還可以包郵。除此之外,TEMU全平臺發放優惠券,靠本身的低價與大促活動吸引新用戶,再通過將“邀請好友后送券”的拉新方式實現流量的驚人裂變,完美復刻了拼多多的崛起路徑。
除了通過低價吸引用戶之外,TEMU也在大量購買海外流量,在社交媒體、搜索引擎投放了很多廣告為新上線站點造勢。但內容投放成本增高,TEMU也有意打造自身平臺內容吸引力。
低價策略為TEMU的擴張贏得了大量的市場份額。但是,這種擴張策略也造成了一系列的問題。
《WIRED》雜志不止一次扒出TEMU的虧損賬單:發往美國的包裹中,每筆訂單虧損約30美金;為同時滾動美、澳、加、新等站點的大飛輪,每年虧損41.5億-67.3億元。
廣告成本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在美國市場,TEMU投入14億美元用于廣告宣傳,2024預計投入43億美元。
除了虧損問題,這種低價模式導致了侵權產品泛濫、劣質假冒產品混入市場。這不僅損害了品牌的形象,還可能造成消費者的信任危機,甚至難以長久發展。近期,TEMU就因涉嫌銷售侵權產品而受到了亞馬遜和其他品牌的投訴。
在歐美成功打樣后,TEMU在全球的擴張之勢可謂瘋狂。作為低價的集大成者,這不僅是源于對自身商業模式的自信,也是SHEIN、速賣通給出的現實樣例。自始至終,TEMU所有的重心都是為攻克低價關隘。
出海之征已經踏出,TEMU已經不想回頭也不敢回頭,這決定了拼多多的未來高度。因此,不斷調整低價策略帶來的種種問題,與拼多多一樣采取”先上車,后補票“的方法也未嘗不可。
10月8日,TEMU新出臺了一個《客服外包服務協議》,協議透露TEMU開始向賣家們收取相應傭金,其內容顯示:甲方有權按照店鋪訂單下用戶實際支付的不含稅金額(含credit)× 5‰ 的標準收取服務費。可見TEMU已經開始調整優化策略了,事實上爭議與危機一直都在,且看TEMU前路如何。
文章來源:https://tools.ikjzd.com/articles/1716306888499490818.html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危險品海外倉跨境電商各平臺市場份額捷克物流寄沙特阿拉伯快遞飛機托運貨運空運到巴基斯坦阿爾及利亞物流空運2021年國際物流國際快遞服務內地清關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