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有這樣的設想:根據公共主頁或者其他啥子關鍵詞之類的采集Facebook ID號。然后把他們加為Facebook好友。”
其實大部分的思維都是這樣的。因為畢竟都是做國內的比較多一些。對群發,亂發消息,濫發消息情有獨鐘。要不就是郵箱,要不就是手機號碼。反正能夠想到的一切。的確很多軟件也是這樣做的,順著這些人的思路去做。
那么問題來了。
比如我們通過公共主頁采集到了100萬人的個人ID號。或者說會是某個小組里面的人吧。因為有很多人會覺得小組里面的人非常的精準。要不就是一個大的公共主頁的點贊人群。或者評論的人群。比如說耐克這種品牌的。一篇帖子評論的人數可能就要100萬。
那我們把這100萬個人采集出來,得到他們的ID號依次去添加,他們為好友不就解決了Facebook精準的問題嗎?

1、你準備用多少Facebook賬號來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一個Facebook賬號加10個人。你有10個Facebook賬號就可以加100個人。你如果是100個Facebook賬號,那就是1000個人。【還記得那個經典的問題嗎?全中國每一個人給我一塊錢,我就是10億富翁。】
其實打開這些人的個人主頁。點擊添加好友按鈕,非常簡單。
如果軟件來實行的話,可能一天就結束了。
但問題在于。你根本實現不了。
可能你剛打開5個Facebook賬號就被封了。你覺得關鍵的問題在哪里?
是需要降低數量嗎?比如說一個Facebook賬號,每天只加一個人。肯定不是這樣的吧。
2、那有些人就反應過來了。 Facebook沒有進行養號。
這個聽起來就比較靠譜了。比如我們把10個Facebook賬號養兩周的時間。然后每天去打開10個人的Facebook賬號來添加好友。有沒有問題了?看起來好像沒有問題。但你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還是有問題。還是不能實現。
原因是什么?他們之間互相不認識。
有些人會覺得難以理解。他們之間認不認識關我屁事。不好意思,好像還真關你的事,你難道不記得在添加Facebook好友的時候,經常會看到一個提示嗎?你確定這個人你認識嗎?
你說Facebook干嘛要問這個問題?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就沒有了解Facebook。更不理解Facebook的理念。所以就談不上來回答你這個問題了。
3、那么退一萬步。我們把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然后我們就真的擁有了Facebook的百萬數據嗎?這個還要去看情況。
那首先我們以一個賬號5000個好友來說。你需要200個賬號才能夠完成。但是200個賬號的話。你所擁有的資源。是要有一定的要求的。不是說你辦公室的這臺電腦又或者說旁邊的幾臺手機就能夠滿足的。單單就是說IP線路這一條,很多人都達不到。更不要說其他的了。
而且往往提這種問題的人,他對100萬,沒什么概念。他理解的可能就是像微博粉絲一樣。50塊錢買3000個粉絲。他把它理解成為了Facebook公共主頁。因為你仔細去看,如果說是真實的Facebook,粉絲達到10萬以上的。都已經相當的稀有了。在任何一個行業里面都屬于比較頂級的。
我說的是真實的 Facebook用戶。不是刷的量。
4、往往提出這種問題的人。最后會有一個非常搞笑的問題。關于Facebook賬號的問題。當然可能還不是facebook價格的問題,而是數量的問題。他會糾結于用5個Facebook賬號來測試,還是新測試一個Facebook賬號。
而且他們對于Facebook真實用戶的價值或者說是價格。都不是特別敏感。
因為他們通常都是用乘法來計算的。就像我在前面講的啊,一個賬號10個人,10個賬號就是1000個人。1000個賬號就是1萬個人。
這和我們做公司是一樣的。比如一個人的時候是什么樣,10個人的公司,30個人的公司。但是你達到了50個人以上的公司就不一樣了。你會多非常非常多的成本。而且這些成本你可能就看不到。
所以通常那種來問一下上百萬的粉絲,這種基本上就不要和他繼續細聊了。
因為沒什么意義。因為我們自己也做不出來100萬的粉絲。這是實話。
但是我們不會天天想自己是億萬富翁。
時機還不到。何必要強求自己。

5、大多數。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詞。特別是對于做Facebook的人來說。其實我們你要理解的要抓住的就是大多數。比如還有一個概念就是Facebook精準的人群。比如像上面說的,你在一個Facebook小組里面有3萬個人。
你覺得把這3萬個人的ID采集出來,他們都是很精準的嗎?
最后你可能會特別失望。因為這當中可能有5000個人是假的ID。另外5000個人的賬號已經不存在了。身邊還有5000個人是做推廣的。另外還有5000個人是你的同行。真正的客戶可能了無羈了。更不要提什么活躍的用戶了。
當你努力去加前面的1萬人的時候,發現1萬個死賬號。
你可知你的心情是什么樣的?你想象一下,如果你發送1萬個Facebook好友請求過去一個都沒有同意的話,你覺得你還有必要存在于Facebook上面嗎?你這不就是一個瞎子嗎?
Facebook也不允許這種人存在呀。
你得多討厭,運氣多不好。不用別人投訴,Facebook就會禁用你。

6、但是為什么很多人做Facebook開頭的時候。就比如一些做B to B的做獨立網站的。做外貿業務的做客戶開發的,他們在最初的時候為什么感覺Facebook效果特別明顯。原因很簡單。因為你是真實的。
人的判斷力和機器是不一樣的,舉個最簡單例子,你進入一個3萬人的Facebook小組里面,你優先發現的是一些活躍的人。你要知道這個活躍的人,在整個小組里面可能10%都不到。
無形當中你已經排除了90%的人。所以你想一想為什么你的效果會比較好一些?成功率會高一些。理解當中的差別了吧。那么同樣的當Facebook推薦好友給你的時候。你會發現Facebook推薦好友里面的人幾乎80%以上都是活躍的人。
他不會推薦一些死賬號給你。
可是他參考的因素會非常多。為什么說他參考的因素非常多,因為你會發現有一些Facebook賬號,它的推薦好友不精準。既然他的Facebook推薦好友不精準。反向的就說明了,肯定有精準的Facebook好友推薦。
這個道理一定要明白。
這是拉開差距的一個最大的因素。
當你要起量的時候,那么你一定要非常充分的細致的去抓住這些差異。因為100個好友里面的差異,最后放大到1萬個人的時候,總數加起來的偏離度就會越來越大。這個道理容易理解吧。
7、所以最后總結一下,細致一些,從小的地方入手一個賬號,做好再考慮5個賬號10個賬號的事情,而不是一來就想做多少多少,這和炒股是一個道理。你沒有適合自己的套路。適合自己的操作方法,就不要去想資金上面的問題。
有很多人覺得搞漲停板就是錢多就OK,根本不是這樣的。
你要有自己的模式,你到底是做波段,還是打板?還是做回手掏?這個和你資金多少沒多大關系。一個穩定的模式。成型之后,資金所起到的作用就是放大。
同樣的我們在做Facebook的時候也是一樣的,你要從一個賬號5個賬號開始把你細致性的東西固定下來,其他的軟件,只是幫助你去提高效率。他不能改變本質的東西。
而且你會發現一個問題。
你看現在所謂采集這些Facebook ID號采集他的手機號采集他的郵箱,的變得很少很少。你要參照一下微信。你看現在還有多少人去采集別人的微信號碼?去采集一些微信群組里面的人。或者微信群控軟件。很少了嘛。
為什么呢?
這是屁股決定腦袋的事情。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國際快遞小包哪個便宜物流印尼專線東南亞專線物流多少錢往美國空運馬來西亞菲律賓物流俄羅斯的物流物流烏克蘭 空運空運中國到孟加拉巴黎快遞青島國內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