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5日,中國海關總署正式全面實施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
作為聯合國的一個國際公路公約,《TIR公約》具體內涵是什么?中國全面實施后,會帶來什么樣的變化呢?
《TIR公約》的基本內涵
根據規則規定,對集裝箱的公路運輸承運人,如持有TIR手冊,允許由發運地到達目的地,在海關簽封下,中途可不受檢查、不支付關稅、也可不提供押金。這種TIR手冊是由有關國家政府批準的運輸團體發行,這些團體大都是參加國際公路聯合會的成員,它們必須保證監督其所屬運輸企業遵守海關法規和其它規則。這一舉措,標志著中國邊境和內陸將全部開放TIR運輸業務,為中國進一步對外開放,尤其是內陸地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互聯互通、增強與周邊和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注入新動力。
此舉還將帶來哪些具體的變化、便利與機遇?
這些周邊國家將能直接與中國開展TIR運輸!本次中國全境實施TIR后,中國對吉、哈、俄、蒙的所有邊境口岸都成為TIR運輸口岸。
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等中國周邊已實施TIR的國家,也初次具備了與中國直接開展TIR跨境運輸的基礎,將進一步促進雙多邊經貿往來。
跨境運輸企業將獲得這些便利
TIR運輸業務從邊境延伸至內陸,將為從事跨境運輸和國際貿易的企業帶來如下好處:
減少邊境等待時間:企業可在內陸辦理TIR運輸相關海關手續,直接開啟通向歐亞各國的TIR跨境運輸,縮短在邊境口岸的等待時間。
便利開展公路貨物集散業務:企業可依托內陸重點物流樞紐,建立輻射周邊的國際公路物流集散中心,開展本地及周邊地區貨物的集散、拼裝和TIR運輸業務。
提升國際貿易安全性 :TIR系統國際擔保鏈將覆蓋從內陸啟運地至境外目的地全程的TIR 運輸,為跨境運輸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障。
賦能內陸城市發展
目前,中國內陸城市與歐洲主要國家間的TIR公路運輸時間已縮至2周左右,繼海運、空運和鐵路之后的“中歐第四物流通道”已初步形成。
內陸開放TIR運輸,將進一步暢通內陸城市對外貿易通道,助力其打造輻射周邊、帶動區域產業升級的內陸樞紐型口岸經濟。
此外,內陸城市可結合當地保稅區、自貿區、物流園區等政策優勢,探索與TIR相結合的國際物流創新的業務模式,加速實現與國際市場的互聯互通。
未來,IRU將積極與中國相關部門探索公路運輸與其他運輸方式相結合的TIR多式聯運,幫助內陸城市提供更高效、整合及多樣化的“門到門”國際物流解決方案。
中國到歐洲的TIR運輸可能比鐵路運輸至少縮短10天的交貨時間,這讓那些追求運輸時效且看重運輸費用的外貿客戶提供了繼海、空、鐵之后的第四種選擇。
可以預見,隨著TIR在中國的全面實施,中國公路跨境運輸將注入新活力、迎來新發展,將為中國及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和人民帶來更多機遇與繁榮。
(來源:搜航網)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深圳寄馬來西亞快遞多少錢海外倉 馬來西亞伊斯坦布爾快遞出口沙特海運澳大利亞國際 快遞今年跨境電商怎么發貨到海外倉福建越南物流專線福州快遞江西物流貨運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