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有消息曝出,有“東南亞第一電商”之稱的跨境電商平臺Shopee正在進行大幅度裁員!
據網友爆料,裁員比例根據部門而定,基本上是30%-60%不等,甚至有的部門裁員比例高達90%,幾乎算是整個部門都消失了。

Shopee中國裁員上千人:上午通知,下午拿N+2賠償走人
然而,更令人無語的是,有傳聞表示,上周五的時候,Shopee已提前給保安開會,目的是為了防止裁員行動開始后,有人會因情緒不穩定而跳樓。

9月19日上午,Shopee的大群全體禁言,隨即召開了7分鐘的大會,宣布裁員行動正式開始。經內部消息證實,Shopee裁員大會通知全員參加,光通知的裁員人數就破了1000,深圳和上海都有涉及。

據網友稱,Shopee此次裁員的初步方案是N+2,在這個方面看來還算是仁至義盡。不過據了解,今天得到通知的員工必須馬上走、馬上交電腦、馬上離職,沒有絲毫喘息,稍顯不近人情。
今年以來,Shopee靠著各種騷操作,讓人不禁懷疑這是怎么了?
01 不止裁員,還毀offer
早在8月底,Shopee因為大規模取消offer一事,在國內引發熱議。不少準員工在臨近入職期卻被毀約,其中主要包括Shopee在新加坡設立的崗位。
“對,我就是那個人在機場,剛下飛機,帶著老婆,帶著狗的最慘打工人。”林戈(化名)表示自己是在8月25號當天收到了offer取消通知,“當時我剛落地新加坡不久,正在入境辦事處排隊弄材料入境。”

遭遇與林戈相似境況的Shopee準員工不在少數,很多崗位的準員工,都是上兩周發了offer,工作辭了、房子退了,結果HR突然非常抱歉地告知,由于公司臨時調整,他們的崗位被取消了。

盡管Shopee提出了1個月工資的賠償金,并彌補員工在新加坡的租房、機票等花銷,可依舊讓人難以接受。
實際上,從6月份開始,Shopee就已經召開了國際會議,向各國員工宣布了裁員計劃。
與此同時,多個國家的站點也陸續傳出了關閉或裁員的消息。
前段日子,Shopee就向員工發出通知,將關閉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本地業務,仍然保留跨境業務,并完全退出阿根廷市場,本地和跨境業務都將關閉。

知情人士表示,Shopee此次將削減智利、哥倫比亞和墨西哥的大部分團隊,解雇數十名員工。
此外,印尼、越南及泰國的團隊均受到裁員影響。
Shopee首席執行官Chris Feng在當時寫給員工的內部郵件中稱,“鑒于當前宏觀不確定性的上升”,公司需要“將資源集中在核心業務上”。
也就是說,當時的裁員,還只是涉及邊緣市場的業務收縮。
沒想到,還沒過多久,這一次的寒氣明顯已經吹到了Shopee的本部。
02 虧損擴大,業務收縮
事實上,Shopee縮減業務早就有跡可循。
Shopee的母公司是冬海集團(Sea)。年初,騰訊減持了2.6%的Sea股權,在Sea的投票權減少到10%以下,引發大眾遐想。

根據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生存射擊游戲Free Fire長期以來一直是Sea最賺錢的游戲,從2017年到2021年的收入超過40億美元。
這些利潤巨大的游戲,一直支持一些無利可圖但快速增長的業務,比如電商平臺Shopee。而如今,Free Fire在印度被禁,游戲收入驟降。

退潮后,裸泳的Shopee從前期的瘋狂擴張,走到了現在的瘋狂裁員。
在8月16日Shopee母公司Sea(SE.US)公布2022年第二季度財報里可見一斑。
數據顯示,Sea第二季度營收為29億美元,同比增長29.0%,但凈虧損達到9.312億美元,比上年同期的4.337億美元超出一倍還多。

具體到Shopee,二季度GMV為190億美元,同比增速進一步下滑,且低于市場下調預期后的199億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去年10月份,Shopee市值一度飆升至2000億美元,如今股價大幅跌落,市值僅約為335億美元,較最高點縮水80%以上。由此看來,Shopee的業務確實遇到了阻礙。
就在上周,Sea創始人李小冬在發給員工的一份內部備忘錄中表示:“公司領導團隊已做出決定,在公司實現自給自足之前,我們不會接受任何現金薪水。現在可以看出,這不是一場很快就會過去的風暴,這些負面情況有可能會持續到中期。”
在上述備忘錄中,李小冬提到了利率上升、通貨膨脹加速以及市場動蕩的背景下Sea所面臨的困境。“隨著投資者出逃到‘避風港’,預計我們將無法在市場上籌集到資金。”李小冬重申,公司未來12至18個月的主要目標是盡快讓現金流變為正。
面對持續虧損、增長阻滯的困境,Shopee裁員停薪、關閉市場,轉而關注利潤,或許不失為一條解決之道。
03 成也燒錢,敗也燒錢
眾所周知,靠著補貼、低價的策略,Shopee在東南亞一路高歌猛進,甚至壓著阿里的Lazada猛打,最終登頂成為東南亞第一電商平臺。

然而,低價就需要大規模補貼和燒錢,而母公司Sea的股價暴跌,導致Shopee的資金吃緊。燒錢換市場的邏輯,在這里就出現了問題。
當然,沒錢燒并不是最主要的問題,更重要的或許是水土不服。
2021年8月底,Shopee剛在印度啟動業務就遭遇了印度全國貿易商聯合會(CAIT)的反對,并且加入封禁名單。據說,Shopee最初在印度市場,以70或80盧比的價格銷售價值200至300盧比的產品,這導致每月至少燒2000萬美元。然而,這并非只是資金的問題,難免涉及到地方保護主義政策的抵制。
巴西的情形提供了類似的蛛絲馬跡。根據媒體報道,由于Shopee等電商平臺對巴西當地零售商造成了打擊,巴西政府要求跨境電商產品關稅提高至60%,同時需要支付17%-25%的流轉稅。如此一來,在巴西的跨境電商產品售價不得不提高95%以上,失去了市場競爭力。
與此同時,巴西圣保羅消保機構也要求Shopee為產品提供產地證明,加大賣家通過“本土店鋪”形式“偽裝”成本土賣家的難度。
除此之外,對于廣大賣家來說,Shopee平臺也越來越難做了。
剛起步的時候,Shopee給賣家大量的資源傾斜和補貼,賣家也能夠獲得較為豐厚的利潤,部分賣家甚至可以日出幾萬單。
大多數賣家售賣的是高客單價、高利潤的商品,采購件20元、30元的東西,在平臺上曾經可以賣到200-300元。得益于平臺補貼和當時賣家少,以及商品總數也少,競爭不激烈。
然而,自2021年開始,許多賣家開始感受到訂單下降了,利潤也下降了很多。
“一些訂單賺5毛錢,要賺5到10元都難了。即便訂單沒有下降,沒有利潤,出單了只是圖個熱鬧。”一位曾經盈利過1000萬元的Shopee賣家如是說。
該Shopee賣家指出,賣家增加、競爭加劇,是如今賣家在Shopee平臺難以盈利的主要原因,“可供分配的流量池就是那么多,賣家多了,分到每個人手上肯定很少。”
同時,隨著賣家增多,以及平臺的運營壓力,Shopee也改變了以往對于賣家的補貼模式。
根據Shopee的公告,2022年1月起,Shopee在東南亞市場上調了傭金費、支付費和包郵費率等交易相關的費用,這也讓賣家的利潤進一步被壓縮。
此外,Shopee雖然聲稱不需要交保證金,但如果賣家要參加平臺促銷活動,還是要交保證金。
不過,在目前遇冷的市場形勢下,遭遇危機的遠不止Shopee一家。此前迅猛增長的Shopify也難逃股價連跌,財報披露轉盈為虧,裁員約千名員工,而亞馬遜的裁員數量更是達到10萬人之多。

如今,Shopee選擇了緊急剎車,不再執著于無邊界擴張,關注起利潤表上的關鍵數字。
此前,Sea領導層已向Shopee負責人發出內部指令,要求其在2023年前在東南亞主要市場實現盈利。
因此,如今的Shopee不再希望賣家靠鋪貨、走量、補貼的模式來出單,而是調整為精細化運營模式,從而獲得正常的單量增長。這既是Shopee需要做的的選擇,同時也是市場的未來趨勢。
總而言之,Shopee持續深耕東南亞市場,還有增長空間。但如何把增長轉換為利潤,是Shopee接下來需要繼續探索的難題。
今日互動話題
你看好Shopee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聊聊吧~
(原創:跨境知道網)
文章來源: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572201082286497794
來源:跨境知道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跨境電商平臺前十去印尼的海運價格跨境電商平臺式服務平臺南美東海運海外 倉泰國嘉里物流上海-馬來西亞海運菲律賓發貨海運去加納貨運柬埔寨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