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顛覆性姿態涌入跨境電商領域,在東南亞,93%的賣家希望通過AI提升銷售效率。然而,技術普及與落地之間仍存在顯著鴻溝:成本高企、同質化風險、規則適配等問題困擾著從業者。

AI賦能:從“認知”到“落地”的距離
Lazada與Kantar聯合調查顯示,93%的東南亞賣家計劃借助AI推動增長,但實際應用率僅為34%。這一落差源于多重障礙:

- 成本與時間壓力:73%的賣家擔憂培訓成本,64%認為AI集成耗時耗力;
- 工具使用慣性:75%的企業因員工習慣傳統工具而抗拒新技術;
- 數據與規則適配難題:AI生成的文案易觸發平臺審核機制,需人工二次校準。

圖源:SCMP
盡管89%的賣家認可AI的長期效益,但“認知高、落地難”的矛盾依然顯著。
熟悉度偏差是重要因素,四分之三的企業表示員工更傾向使用熟悉工具,而非新的 AI 解決方案。成本方面,73% 的賣家擔憂高昂的培訓成本,64% 的賣家顧慮 AI 集成既費錢又耗時。
一位賣家直言:沒有數據投喂,得到的答復完全是空洞沒有參考價值
這一系列問題,讓不少賣家在 AI 應用之路上舉步維艱。
小李經營著一家時尚飾品店。一周前,他迫不及待地用上了 AI 批量優化 listing 描述。原本一天拼死拼活也就優化1- 2個產品描述,現在輕輕松松就能搞定3 - 4個。看著效率大幅提升,小李仿佛已經看到大把訂單滾滾而來,心里樂開了花。
但好景不長,“第二天我就收到電商平臺的警告郵件,說我的 listing 可能違反了平臺規則,限期 48小時整改,否則封店!”
于是,一步步排查后,發現問題出在 AI 生成的描述上。那些諸如“absolutely perfect”“100% satisfaction” 的表達,雖然聽起來誘人,卻被平臺判定為虛假宣傳。
于是,在逐字逐句人工審核描述并刪除絕對化用詞,添加產品實測數據后,方才通過審核。
“AI 工具不能拿來就用,需要 ‘調教’,同時對電商平臺的規則也必須研究透徹,避免觸碰紅線;使用AI 時要設置安全界限,人工復查內容,循序漸進地嘗試。”小李說道。
另一位賣家小張表示,如今使用 AI 工具的情況較為普遍,發展下去可能會出現了嚴重的同質化現象: “最后變成 “10個賣家的產品中9個都是一樣的” ,大量賣家借助 AI 產出的內容、選品思路等高度相似,使得市場上產品和運營策略千篇一律,難以凸顯獨特優勢。
并且,這種高度趨同還容易引發侵權問題,侵權風險大大增加,如何在利用 AI 提升效率的同時,避免陷入同質化困境并保護知識產權,成為擺在賣家們面前的一道難題。

難題何解?
在上一篇關于AI工具使用情況的投票調查中,222位賣家的反饋揭示了明顯的兩極分化:49.09%的賣家認為AI成效顯著,45.50%認為作用有限,5.41%直言幾乎無效。這一數據表明,AI的實際價值高度依賴使用場景與策略適配。
盡管工具效果存在分化,賣家仍可通過針對性策略提升應用價值。以東南亞市場為例,平臺規則與文化禁忌的復雜性常成為AI落地的“暗礁”。

越南賣家A的實踐頗具啟發性:他將本地廣告法關鍵詞與ChatGPT結合,通過“規則預訓練”讓AI在生成內容時自動規避違禁詞,合規率大幅提升。
這一模式可復刻至其他市場:賣家可借助Notion AI搭建動態規則庫,將Lazada、Shopee等平臺政策、宗教禁忌詞匯(如印尼穆斯林市場的“豬肉”相關表述)、各國消費者保護法關鍵詞等納入訓練數據,并設置API接口實時同步平臺規則更新。
精準把握市場需求與消費者偏好同樣重要,Glarity 堪稱這方面的得力助手。這款AI工具適用于全網評論分析,亞馬遜、Temu、速賣通、Shopee、Lazada 等主流電商平臺均在其覆蓋范圍內。只需要簡單設置,就能結合買家評論,精煉提煉消費者畫像,使用場景,分析商品優缺點,甚至還能挖掘出潛在的商機。
由此,建立“AI初稿+工具掃描+人工復核”的三層過濾機制。
印尼美妝賣家Sari便通過“紅-黃-綠”預警系統,在AI生成宗教節日促銷文案時自動攔截敏感詞,將違規風險從37%降至6%。
其二,用“數據喂養+文化基因”打破同質化魔咒當多數賣家還在用通用AI工具批量生產內容時,某馬來西亞家具商已通過CustomGPT打造品牌專屬模型。他們向AI“投喂”五年銷售數據、2000條客戶真實評價、設計師手稿甚至南洋藤編工藝紀錄片,使生成的文案天然攜帶文化DNA。
越南電商協會2024年報告指出,72%的高轉化品牌會在AI生成內容中人工添加本土文化元素(如傳統工藝、地域傳說)。
越南網紅店“河內小姐”的“人機共創”模式便是一個成功的例子:先用AI輸出文案框架,再由本地詩人注入下龍灣傳說、六八體詩歌韻律,最后植入用戶UGC中的高贊情感語錄,使一條絲綢圍巾描述兼具AI效率與人文溫度,復購率大幅提升。
對于中小賣家,社交媒體上達人推薦了“差異化工具包”(Writesonic長文案引擎+Canva魔法設計)可實現低成本個性化,通過輸入品牌歷史、用戶畫像等“基因數據”,讓AI產出帶識別度的內容。
其三,輕量化工具矩陣破解成本困局
面對73%賣家擔憂的AI應用成本,菲律賓跨境賣家聯盟探索出新路徑:
- 組建AI合作社,通過Datarobot平臺共享脫敏運營數據,聯合訓練選品模型。成員每月貢獻200組真實客訴數據,獲得模型優化優先使用權。
- 輕量化工具矩陣:社交媒體上達人推薦工具組合:Canva魔法設計(視覺)+Copy.ai(文案)+Octoparse(數據)。中小賣家可低成本搭建「AI運營工作臺」,月均成本控制在50美元內。
- 平臺賦能:Lazada推出的AI功能服務,其內置東南亞多國語言模板庫,可自動適配不同站點規則。

Lazada 提供人工智能智能產品優化工具,為賣家提供即時建議,以提升產品詳情和圖片質量。圖源:prnewswire
新加坡國立大學調研顯示,成功賣家往往遵循“雙70%”原則:
70%基礎工作(文案生成/數據分析)由AI完成,70%人力投入聚焦AI無法替代的環節——如融合檳城娘惹瓷器的產品設計、基于印尼爪哇婚禮文化的客戶互動。這種“AI做標準化,人類做情感化”的分工,既能釋放效率紅利,又能構筑競爭壁壘。
正如越南賣家A總結:“別指望AI直接創造奇跡,但它確實能幫你騰出手來制造奇跡。”
來源:東南亞電商觀察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海運到澳洲海運柬埔寨海運港口到泰國的快遞發至越南的物流arutunga國際快遞國內什么快遞到泰國國際標準快遞hmj開頭的國際快遞青島到越南物流公司馬來西亞發中國的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