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結束后,KOC Tran Lam 看著寥寥無幾的訂單,心中不免有些泄氣。但他很快調整心態,安慰自己道:“這次直播就是為了互動一下?!?p >曾幾何時,他每次直播都能輕松斬獲數千訂單,如今卻連維持基本銷量都成了挑戰。
這位 26 歲的年輕人于 2022 年踏入直播帶貨領域,專攻平價化妝品市場。彼時,盡管單件商品售價僅幾萬至十幾萬越南盾,但他每小時直播的收入可達數千萬越南盾,甚至創下兩小時狂攬 2 億越南盾的紀錄。
那是屬于像 Lam 這樣的 KOC/KOL 們的黃金時代:疫情催生的居家消費需求、平臺流量扶持以及觀眾高漲的購物熱情,共同造就了直播帶貨的爆發式增長。
然而,從 2024 年底開始,Lam 明顯感受到市場的寒意,直播間觀看人數和收入雙雙腰斬。如今,他每月僅開播一次,最高在線人數勉強維持在 100 至 120 人,即便全天直播,收入也僅能觸及 1 億越南盾——這已是今年以來最好的一場業績。
行業寒冬:從狂歡到掙扎
Lam 的遭遇并非個例。胡志明市 28 歲的 Thien Thanh 同樣深陷困境。2022 年,她每周只需直播兩三次廉價服裝,訂單便源源不斷,但近一年來,銷量斷崖式下跌。
“現在每晚堅持直播,能賣出幾十件產品就算幸運了,”Thanh 苦笑道,她的電商平臺店鋪銷量也同步萎縮。
數據印證了這一趨勢。電商分析平臺 Metric 報告顯示,2024 年線上平臺產生訂單的店鋪數量銳減 20% 以上。
其中,Shopee 平臺 86300 個賣家零收入,TikTok Shop 上超過 55000 個賣家被迫關閉,全年共有 16.5 萬網絡賣家退出市場。
繁榮背后的多重危機
Lam 和 Thanh 等業內人士表示,這種下降是多種復雜因素造成的。
(1)市場過度飽和
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市場競爭過于激烈。“直播這片沃土早已人滿為患,”Lam 直言不諱。大量 KOL 和小商家的涌入引發惡性價格戰,利潤空間被極度壓縮。
Kolin Academy 首席執行官兼直播培訓講師 Vu Dieu Thuy 女士表示,自 2020 年以來,對 KOC/KOL 的需求有所增加。她的部門平均每月培訓 50 名學生,其中 80% 的年齡在 25-35 歲之間。
(2)消費者信任崩塌
從無數的直播中得到的信息來看,廉價產品、假貨和仿制品的不良體驗已經侵蝕了信任。
河內買家 Ngoc Yen 的遭遇頗具代表性:因輕信 KOC 推薦,她累計花費數千萬越南盾購買直播商品,卻屢屢遭遇劣質產品。
“現在才意識到自己被話術誘導了,”Yen 的反思折射出消費者心態轉變——他們更注重品質而非低價,經濟下行更強化了這種謹慎心理。
最明顯的信任缺失表現是,2025 年起,曾創造數十億銷售額的“明星帶貨神話”急劇減少。一系列明星虛假廣告、銷售劣質產品的案件被曝光和處理,使得買家、賣家和品牌都更加謹慎。
例如,3 月份 Kera 蔬菜糖被宣傳為“可以代替一盤綠色蔬菜”,食品安全部門多次警告明星不要以誤導性的方式宣傳保健食品。高潮是4月4日,相關人員因欺詐罪被起訴并臨時拘留。這些事件對市場情緒產生了強烈影響。
根據 Metric 的報告,消費者行為的變化非常明顯。他們越來越重視信譽良好的品牌和高度信任的商店,得益于此,Shopee 上的 Shop Mall 和 TikTok Shop 等“認證”店鋪逆勢而上,銷售額強勁增長, 分別達到 69.8% 和 181.3%。
破局之道:品質與信任重建
面對變局,頭部賣家已開始轉型:
Lam 轉向與知名美妝品牌合作:“客戶越來越注重品質。銷售高端產品可能會訂單減少,但我對產品有信心,銷量穩定,信譽也保持良好。”他說。
Thien Thanh 同意提高產品質量,而不是進行價格競爭。她鼓勵顧客親自來查看產品以重建信任。
然而,并非每個人都有足夠的毅力和資源來堅持下去。河內 31 歲的 Le Dung 在虧損 2.5 億越南盾后,最終關閉經營一年的珠寶網店。
他初期投資 3 億越南盾,進展順利,但從 2024 年中期開始,幾乎沒有訂單。
“直播業務不再盈利。我們不應該再苦苦掙扎,尤其是對于小型零售商而言,我們需要在為時已晚之前改變方向,”他說道。
在行業洗牌時刻,品牌賣家持續壯大,而缺乏核心競爭力的個人賣家恐難逃淘汰命運,或許這正是市場回歸理性的必經之痛。
來源:跨境東南亞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日照市物流大件快遞 菲律賓俄羅斯海外倉價格物流廣東大興機場國際貨運站ems國際物流價格表法國達飛海運我要寄國際快遞國內泰國快遞物流到越南多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