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假設,如果,真的是亞馬遜收編了TikTok,那么,對美區本土賣家,偽美區本土賣家,純跨境賣家……來說,會是什么樣?買賣會比現在更好,還是更差,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角色,這兩天的群里,還真就對此褒貶不一。1,TikTok的數據,是個大寶庫。想都不用多想,TikTok的用戶數據是所有電商平臺都在垂涎欲滴的。TikTok現有美區用戶里,16-24歲,這個黃金年齡段的用戶占比高達42%。這波現在和未來的消費群體。已經習慣了TikTok的模式,習慣了內容電商的模式,更重要的,已經在TikTok數據庫里,有了標簽,有了算法推薦。這樣的用戶行為數據庫,假設,匹配上亞馬遜的數據推薦系統;內容電商+貨架電商的數據;實時興趣標簽與歷史消費數據。進行再一次的深度整合。就問,這樣的亞馬遜,是不是在美區能直接領先這種全新的電商生態體系?把它壟斷的位置拔得更高?對所有AMZ和TTS的商家來說,當你的后臺投放里面有更大的數據,更精準的標簽,甚至是歷史消費數據推薦給你參考。這樣的誘惑擺在眼前。就問,你敢不敢大膽投廣告,敢不敢大膽加大廣告投入。這個點,對所有人都有利。
2,立馬攀升的成本。亞馬遜和其他平臺不同的點,就在于它構建了一個全流程的閉環。從基礎設施的建設,到完整的本地倉配送服務。包括匹配的線上線下各個流程的服務。之所以會有那么多人在出海的時候,首選亞馬遜,就是因為亞馬遜的基礎設施完備,全流程更容易走通,而選擇在平臺賣貨。就像租了個配套齊全的房子,直接拎包入住。但實際上,如果我們現在再計算下各個環節的成本。開店成本,產品成本,物流成本,營銷費用,增值稅,傭金,現在暴漲的關稅……在亞馬遜上開店,和在TikTok Shop上開店,哪個運營成本更高?賣家心里都清楚。同樣,如果想匹配新的,高門檻運營要求,那入駐的賣家得有多大的底氣和實力,資源儲備,資金流水,甚至是美區的倉儲。所以,如果AMZ收編了TTS,那么,很多之前還能夠得上TTS開店門檻的傷害,大概率是夠不上AMZ的。這就自然而然的把很多人拒之門外了。這樣的操作,對AMZ的現有賣家來說,是很歡迎的。但對TTS的賣家來說,不會很友好。特別是已經額外再要背上34%關稅的跨境賣家來說,左右為難。
3,賣家的產品和品牌定位。不否認,現在AMZ和TTS,TEMU,SHEIN里面,有大部分的產品都是白牌。而且很多白牌,所謂的本土化,品牌化,就是在美區注冊個商標,掛上個logo。要么用Shopify上搭建個DTC。加上一些品牌包裝,自建一個獨立賣貨的平臺。可后臺的基本模式,依舊是繼續使用國內的供應鏈,找到工廠生產產品做好包裝運到美區,再在各個平臺賣貨。這種定位,在現而今的局勢下,吃大虧了。昨天開始,貨代那邊的同行就在叫苦,有太多的賣家已經在退倉了。我只是沒告訴他,我們如果不是卡在之前發了一批常規貨物,我們的那批貨也會要退倉。時間點很精準!美東時間4月5日0點之前已經運出的貨物。算是現在賣家能夠享受之前關稅的最后一波貨。包括我們在內,搶在這個時間點發貨的,很多很多;美東時間4月5日-4月9日0點運出的,要補繳10%,咬咬牙,也還能接受;美東時間4月9日0點之后的貨物,加34%。就這個費用,沒多少人能接受。還不如退倉。就這幾天,TS在美區有交流的同行里,只有那些擁有美區本土供應鏈的賣家,才有繼續和擴大運營的底氣。而他們絕大部分,都是TS在美區的同學,當地人。按照他們的說法。反正我們的產品規模有限,服務客戶群體也有限,而且按照現在這個趨勢,美區本土的供應鏈適應我們的需求。然后通過這一年多,和TS等國內過去的賣家的溝通和合作。他們在內容端,也有了自己的一套打法。對他們來說,這反而是他們這些真正的美區本土賣家新的機會。當然,他們也不喜歡AMZ收購TikTok,他們對AMZ,也沒多少的好感。只是即使有業務上的影響,他們還可以接受。……
看報道,隔壁越南在談0關稅,所以那些在越南有建廠,轉移供應鏈的同行,似乎都很興奮。呵呵,才剛開始,誰也不知道后續會怎么發展!且等著看吧!至少這次,東大的反制,美區股市的暴跌,物價的增長。好戲,才剛剛開始!我們也在等著,如果在美區現有的庫存賣完前,還沒有一個新的變化,那也許還真的只能嘗試,走隔壁,找小多,這條路了。
來源:賣家之家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哪家快遞公司可以寄國際快遞埃及國際快遞青島至韓國貨代菲律賓貨運物流廈門市空運國際精品網專線泰國頭程物流馬來西亞往中國寄快遞怎么寄海運到菲律賓多少錢柬埔寨空運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