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貨運代理行業因“數字”貨代公司Forto和EV Cargo擬議出售的消息而備受關注,這一動態再次將“數字”貨代已面臨資金困境的當前處境置于聚光燈下。

世界經濟論壇前總監、Anchor Group合伙人沃爾夫岡·萊馬赫指出,第一波數字物流公司已遭遇困境,包括資產剝離和破產,如Instafreight的破產和Convoy的倒閉。當前,第二波困境浪潮顯示,這些公司難以獲取規模擴大所需的資源,且缺乏耐心。
在此背景下,僅少數的數字貨代初創企業如Flexport仍屹立不倒。然而,受電子商務需求疲軟影響,Flexport已承認無法實現2024年盈利目標,IPO計劃被推遲。其首席執行官瑞安·彼得森(Ryan Petersen)指出,公司520萬平方英尺的倉庫空間利用率不足。《華爾街日報》報道,盡管2023年收入增至16億美元,2024年收入預計達21億美元,但IPO計劃已被推遲。彼得森預計Flexport到2025年底將“實現相當可觀的盈利”。
萊馬赫表示,該事件凸顯了物流技術領域從炒作和風險投資涌入轉向冷靜現實的趨勢。數字初創貨代企業認識到,進一步增長需要傳統企業所具備的資產負債表實力,而這正是它們所缺乏的。此外,數字貨運代理公司的困境在2023年底尤為嚴峻,當時美聯儲利率上升,增加了貸款成本,導致毛利率下降。
雖然Flexport未公布財務業績,但其股東Shopify披露了投資虧損情況,在7月至9月季度對Flexport的投資虧損了2200萬美元,但在連續兩個季度虧損4400萬美元后,情況有所好轉。然而,Flexport的估值仍在下降,目前估值約為38億美元,不到其2022年2月獲得9.35億美元融資時80億美元估值的一半。萊馬赫補充道,數字初創貨代企業持續掙扎的最后一個原因是退出選項已不再誘人,該領域已失去光彩。
自2022年5月以來,Flexport允許合格投資者在數字交易平臺Hiive上購買其私有股票,該平臺營銷主管內森·皮策(Nathan Pitzer)稱Flexport曾是Hiive上交易最活躍的IPO公司之一,但價格經常波動。據《華爾街日報》報道,Flexport正在考慮進行二次要約發行,以允許部分投資者套現。然而,缺乏盈利能力可能是Flexport長期規劃中的障礙。
一位風險投資人表示,在風險投資領域,創造價值的方式就是為公司創造收入。一旦風險投資資金枯竭,IPO就極具誘惑力。
對于Flexport而言,IPO選項還為時尚早。首席執行官彼得森表示:“年底時,我們可以考慮IPO的想法,但目前,它還不在我們的規劃范圍內。”
來源:海運網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薩勒諾海運全球易海外倉馬來西亞貨物海運中國馬來西亞運輸物流公司廈門跨境電商海外倉到老撾海運4大國際快遞跨境電商 國內跨境電商與物流公司寄越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