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倉、下架……東南亞各國正在不斷加大對電商市場假冒化妝品的打擊力度。
隨著電商崛起以及美妝行業的蓬勃發展,一些假冒產品由于獲得了廣闊的銷售渠道而在網上迅速蔓延,品牌的知識產權得不到保障,消費者也正在遭受不安全或不合格產品帶來的風險。
在此背景下,為了更有力地預防網上假冒化妝品銷售和廣告泛濫的亂象,近期,菲律賓化妝品行業商會 (CCIP) 及其 18 家會員公司在菲律賓知識產權局 (IPOPHL) 的推動下簽署了《電子商務諒解備忘錄》(MOU)。
CCIP 外部事務執行副總裁、HairReve 首席執行官兼創始人 Janina Gutierrez-Tan 稱該諒解備忘錄是“游戲規則的改變者”。
這份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電子商務諒解備忘錄匯集了電商平臺、品牌所有者、行業協會和商會,旨在制定網絡業務行為準則,通過簽署方之間的加強合作,建立一個快速處理侵權通知和刪除內容的機制。
無獨有偶,此前Shopee菲律賓本土店就發布了一項新的產品管理政策:自2025年3月10日起,屢次不符合產品質量標準的商品可能會被暫時下架或刪除。
尤其是美妝行業“越來越容易”受到網上假冒商品的侵害,行業對執法部門相關監管措施的呼吁聲量越來越大。
就在這次簽署會期間,菲律賓海關局(BOC)對一處倉庫進行了突襲檢查,查封了約12億比索的違法走私商品,其中就包含了大量假冒化妝品。海關局長表示,這些假冒化妝品被偽裝成知名品牌銷售,可能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嚴重風險。
圖源:菲律賓海關局
這份備忘錄的影響還在于,將菲律賓整個美妝行業線上市場的整頓提上了重要日程。IPOPHL 副局長 Nathaniel S. Arevalo 強調:“這份諒解備忘錄讓我們有機會與那些在平臺上大量發布假冒化妝品的知識產權侵權者展開較量……這是對《互聯網交易法》(ITA)目標的補充,并被公認為東盟地區的最佳實踐”。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今年6月即將生效的菲律賓ITA。此前,Shopee菲律賓本土店多次發布通知敦促平臺上銷售美容化妝品、食品和飲料、健康醫療用品等產品的賣家,都必須依照《互聯網交易法》的相關規定,盡快申請貿易或企業證書、個人身份證明、銷售許可證等相關證件。
顯然,無論是監管部門還是電商平臺都在逐漸收攏化妝品行業知識產權的防護網。
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繁榮景象之下,“假冒”一直是一個讓各大品牌方苦不堪言的大難題,放眼望去,“李鬼”數不勝數。因此不僅僅在菲律賓,各國也已經意識到假冒化妝品對國民健康以及行業生態的危害性。
據泰國之眼消息,近日,泰國知名睫毛膏品牌Mae Rung官方公司遭遇了一起嚴重的假冒產品事件,導致公司損失超過100萬泰銖。
圖源:網絡
事情的起因是品牌官方接到客戶投訴,稱其在使用后眼睛刺痛,有些人甚至出現眼周變黑的情況。隨后品牌官方要求客戶退回產品進行檢查,才發現這些產品似乎是仿冒品。
在與警方合作調查侵權產品的來源時,就發現一名在泰中國公民陳先生正在銷售侵犯該公司版權的假冒睫毛膏,這些假冒產品在包裝上與正品極為相似,而且數量巨大,在檢查過程中已經有部分產品完成裝箱準備發給客戶。
在電商領域,商標侵權是一個很常見問題,主要表現是未經商標注冊人許可,擅自使用他人注冊商標或近似商標進行商品銷售或宣傳,導致消費者混淆或誤認。
并且這背后還藏了一個更大的危害——使用劣質或未經認證的成分,這不僅導致不明真相的消費者產生嚴重的皮膚問題甚至健康風險,還嚴重侵害了品牌聲譽!
從更大范圍來說,不法商家借殼售假,更是擾亂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損害了合法商家的利益。
曾轟動一時的一則新聞:雅詩蘭黛越南公司及MAC越南公司聯合指控當地一名擁有260萬粉絲的知名網紅利用電商平臺銷售假冒化妝品,隨后警方從該網紅的住處共查獲54種、13370件假貨商品,總價值超9.7億越南盾(約合人民幣28.95萬元)。
借著電商平臺的快速崛起假冒產品被廣泛擴散,催促著東南亞各國通過制定電商行為準則、加強平臺與品牌合作,以及實施高效的執法程序,來遏制假貨的傳播。
去年9月,新加坡發生了一起該國有史以來因銷售假冒化妝品被處以最高罰款的案例:一名32歲男子被發現持有和供應126種假冒化妝品并計劃通過其在 Lazada 上創建的多個賬戶銷售而被罰款266,500新元。
其實只要去查詢東南亞各國法律,就不難發現其對售假的處罰向來是下狠手。
菲律賓:根據《商標法》,售賣假冒商標商品的違法行為,可被處以最高10萬美元罰金。最高可判處五年監禁,或兩者并罰。
越南:制造銷售假冒和侵權商品有可能觸犯刑法,法人需承擔包括罰金、暫停營業、禁止營業、禁止融資等處罰。
泰國:假冒商品屬于進口違禁品,一經發現最高可處以總價值4倍的罰款(含稅),情節特別嚴重的罰款可高達80萬泰銖。
……
過去,由于相關政策體制的不完善,對線上市場的監管形成了滯后,企業違法成本較低,大量的假冒偽劣商品得以順利地進入市場。但在各國都在加強電商立法的今天,執法機構頻繁推行一系列“清掃措施”,靠售假嘗到甜頭的賣家已經飯碗不保。
對化妝品行業的知識產權保護,未來的打擊力度只會越來越大,所以這里也提醒各位賣家:供假售假都無異于在鋼絲上行走,一時慶幸逃過監管,又怎么能確定對方是不是要“養肥了一鍋端”呢?
來源:東南亞電商觀察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寧波泰國物流專線快遞可以寄菲律賓運送到泰國電容國際快遞貨運印度尼西亞阿克蘇到溫州物流國際寄快遞收費標準價格表上海到馬尼拉海運出口到印尼貨代國際快遞天津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