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慮的賣家
年初,泰國電商市場中Shopee 等多個平臺出現大量店鋪被封情況,眾多賣家無法登錄,其中多數是因觸發 KYC 審核所致,這一問題迅速成為賣家們關注的焦點,不少賣家在賣家群中反映此事,甚至有人開始病急亂投醫。

圖源:截圖小紅書,下同

各社交平臺和賣家群里一些“鉆空子”的第三方服務商自稱能為賣家解決KYC驗證的問題:
“真實泰國人過KYC,提前和泰國人約好時間到指定的地點,在泰國用手機去登錄店鋪,登錄后同時需要我們在國內有郵箱或者手機卡去接驗證碼,這里需要協調三方面的人,所以有時候效率會比較慢。 登錄上店鋪之后再進行KYC實名認證,一般情況下隔天就會通過。”
當賣家在不知不覺間踏入這些不良第三方精心布置的陷阱后,這些唯利是圖的家伙便立刻采取行動。待賣家驚覺時,曾經苦心經營的旺鋪已易主他人。
對此,有“上過當”的賣家提出,建議立即與平臺經理取得聯系,并借助平臺后臺的正規渠道更換主體資料,以此切斷與非法操作之間的關聯。然而,這一方法并非萬無一失,也有賣家嘗試后遭遇失敗。
另外,對于批量店鋪被封,通常是店群違規上架侵權,致使多個店鋪資料關聯,從而遭到平臺封禁。
而在 KYC 審核方面,只要賣家資料真實有效,即便用多個護照開店,原則上也能通過審核。可即便如此,還是有賣家因為店鋪被封后解封成本過高,無奈選擇直接放棄店鋪。

KYC無法通過:“火”燒到菲律賓了?
值得關注的是,泰國 KYC 引發的問題似乎有蔓延之勢,一位菲律賓的賣家稱,他在后臺收到了Shopee發的彈窗信息,菲律賓也可能借鑒泰國的經驗,進一步強化對賣家身份與資質的審核力度。過去,企圖利用 AI 人臉技術蒙混的賣家,之后也難以過關了。

圖:賣家收到的通知郵件
郵件中明確要求,賣家需盡快通過KYC驗證表提交其他相關要求的資料,只有完成這些操作并成功激活商店,才能夠在Shopee平臺上繼續銷售產品。各位在菲律賓的賣家也可以自查一下是否有收到通知。
而在 KYC 審核環節,根據多位賣家的反饋,導致審核不通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兩方面:
1、資料提交錯誤
文件模糊不清:在提交 KYC 審核資料時,一些賣家拍照隨意,導致文件模糊。比如,提交的營業執照照片字跡模糊,這樣的資料審核人員難以辨認,無疑會大大增加審核不通過的風險。
信息不一致:賣家在填寫資料時,公司名稱、法人姓名等關鍵信息與實際情況不符。
格式錯誤:KYC審核中,格式錯誤會致審核失敗。平臺對資料格式有規定,若賣家不按要求,如用不完整截圖代替PDF文件上傳,就無法通過審核。
2、賬戶操作不當
在店鋪運營時,操作不當極易觸發KYC審核。像隨意更換收款方式,就會讓平臺察覺到賬戶可能存在風險,進而啟動KYC審核。一旦進入審核流程,如果賣家提交的資料不完整、不準確,審核通過的難度便會大大增加。
那么,對于解決以上問題,把握提交時機也是重要一環,在社交媒體平臺上,有賣家建議,提交 KYC 審核資料的時間很有講究,選擇工作日早上 9 點到 11 點提交較為合適。此時審核人員工作狀態良好,審核速度相對較快。
但切忌頻繁提交資料,頻繁提交審核申請可能會被系統判定為異常操作,甚至將賣家標記為 “問題賣家”,從而增加后續審核的難度。因此,賣家應耐心等待審核結果,按照平臺規定的流程進行操作。
在 Shopee 平臺,觸發KYC認證后要盡快完成驗證,并保留認證主體的全套資料,以備解封時使用。若用公司主體認證,更要留存好公司全套資料。

除此之外,建議使用真實的收款方式。優先選擇泰國本地實體卡回款,避免使用虛擬卡;在 Lazada 平臺,換綁三方收款和外國人主體收款會導致限單,只有采用真實收款方式回款才能解決;在 Shopee 平臺,使用當地人的回款方式更佳。
Shopee 之所以對 KYC 驗證格外嚴格,背后有著深層次的原因。
去年,泰國當地新聞報道電商平臺將與稅務局聯網,此后政府對電商平臺的管控明顯加強,不少兩三年前開始做電商的賣家陸續收到個人稅單。為響應泰國稅務局政策號召,Shopee 需要把所有的商店數據都同步給泰國政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店鋪沒有完成實名認證,就意味著無法為泰國政府產生稅收,那么大概率這一類的店鋪在 2025 年將會被平臺淘汰。
隨著泰國 KYC 問題的持續影響,菲律賓電商市場未來可能的變化值得賣家們持續關注。大家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以應對可能到來的更加嚴格的審核環境,確保店鋪的穩定運營。
來源:東南亞電商觀察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海運到阿克拉從中國發貨到馬來西亞可以嗎福州國際海運新加坡海運運輸海外代銷一件代發海運中國到南美到菲律賓的運費國內郵寄東西到泰國中國郵小包寄到馬來西亞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