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印尼貌似不太平。
據CNN報道,1月15日晚,位于西雅加達的Glodok Plaza(東南亞最大、最完整的電子交易中心)發生大火,廣場的多個樓層被燒毀,直到1月17月大火才被撲滅,事故直接造成了11人死亡,損失預估超900億印尼盾。
這個商城大量集中了許多華人商鋪,可以想象得到重建工作困難重重!
然而春節前讓中國賣家添堵的還不止這一件事,近期印尼的查倉預警“又響了”……
有賣家收到服務商發布的通知,內容稱印尼即將開啟大規模地毯式查倉行動,倉庫將停止運營并關閉,建議賣家及時開啟預售或是休假模式。
雖說國內正是春假期間,但在齋月來臨之前,相信還是有不少賣家忙著備貨,而在消費旺季前查倉也是東南亞國家的基本操作了。
事實上,在此之前東南亞電商觀察就發布過一篇印尼計劃延長由多個部門、機構組成的進口商品監管工作組任期(??清剿2128.8億!印尼特別審查“惡夢”再臨?)的文章,當時就已經提醒賣家要特別注意包括紡織品、電子產品、化妝品等貨物的進口風險。
不出意料的話,齋月前的這波查倉必然會有這支工作組的身影。
即便近期還沒有傳出印尼有大規模倉庫被罰的官方新聞,但當地部門聯合調查的力度還是讓人提心吊膽,賣家群里就有人表達了擔憂:
印尼的這本生意經越來越難念,賣家心里都清楚,查倉的本質其實是作為一種保護本地產業的嚴格監管措施。
要知道,印度尼西亞的中小微企業依舊是其經濟的重要支柱,尤其自普拉博沃執政以來,就一直在為提高本土中小微企業競爭力進行扶持。
圖源 印尼海關
當大量廉價的中國進口商品充斥市場,首當其沖的就是這部分企業,家底險些被掏空,自然要引起當局的重點關注。
頻繁的查倉、慢到懷疑人生的清關時效……這些其實對于印尼賣家來說已經是家常便飯,不過,查倉之后面臨的巨額罰金卻常常打賣家一個措手不及。
朋友北區的倉庫被查了,估計得準備50個,開價80
周二被查的,還封著,錢沒談妥
現在要價這么高?
我有客戶被要一千條,砍價以后談到300
太可怕了……
然而這并不是個例,類似的情況也發生在菲律賓……
同樣是在大促節點,2024年12月菲律賓警方重點突擊了當地規模較大的海外倉園區,在Bulacan有六七十家海外倉因為涉及敏感仿牌或是違禁品被查封。當時,所有貨品被依法封存,也嚴禁人員出入。
如今一個多月過去,仍有賣家反應有倉庫未解封!
至于未解封的原因,有服務商透露很可能是罰款沒有交到位。據悉,這種倉庫封禁后向監管部門繳交的罰款也被賣家俗稱為“保護費”,該現象不僅普遍存在并且通常這都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有時由于無法負擔起這筆“保護費”,倉庫方會尋找中間人前去交涉,也就是“砍價”,能談攏自然可以挽回部分損失,但如果沒有人脈或是無法談攏要么咬牙“大出血”要么只能陷入僵局……
過去就有賣家在群里分享過類似經歷:
一直以來,海外倉被跨境賣家視為提升物流時效的最大利器,只是由于相關政策法規并不健全,執法過程中的透明度和溝通機制也有待加強,在規則漏洞上衍生出了一些黑色或灰色地帶。
現如今,市場過渡向成熟,海外倉迎來的劇變時刻實則也是東南亞電商市場重新洗牌的縮影。合規趨勢的主流中必然要經歷打磨的疼痛,作為個體的經營者和賣家,唯有順應形勢才是立身之本。
合規趨勢之外,一些聰明的從業者也摸索出了新的出路。
一些中小型的海外倉可以選擇向三四線甚至是邊境城市遷移。這種思路正在逐漸成為一種流行的解決方案,畢竟“樹大招風”,規模大、倉庫集中的園區因為貿易往來頻繁成為嚴密監管的對象。
當然,往偏遠地區建倉庫并不能高枕無憂。
一位在菲律賓深耕多年的跨境從業者曾就此向東南亞電商觀察表示,“如果執法部門真的要追蹤倉庫,他們可以從海關派送環節入手,比如跟蹤貨物運輸車輛,順藤摸瓜找到所謂的郊區倉庫。想躲是躲不了的。”
圖源 ST.
所以,這里也提醒各位賣家要具備風險意識。在東南亞國家,由于政局政策動蕩帶來的種種不確定性,市場風向變幻莫測,更沒有絕對的安全可言,這就要求賣家弄清執法部門的查驗邏輯,靈活變通以做好規避!
來源:東南亞電商觀察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國際物流找客戶海運費馬尼拉出口泰國物流里斯本海運跨境電商物流海外倉模式中國到越南物流陸運到菲律賓海運價格表泰國到中國寄快遞多少錢馬來西亞有中國快遞嗎中國到菲律賓運輸
關注公眾號
快速獲取
最新行業資訊動態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
各種平臺優質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