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跨境人的掘金熱詞從“東南亞電商”細分成了“東南亞直播電商”。
從泰國到越南、從馬來西亞到菲律賓、新加坡,直播帶貨在東南亞遍地開花,據第三方數據,TikTok Shop東南亞單場直播GMV已經逼近500萬美金。
越來越多賣家涌入東南亞直播電商賽道,期待這片土地能再現國內直播電商的增長奇跡。
但當他們親自上場后,才發現故事沒有想象中的美好。
01
“招聘華人主播,月薪3k-8k,無需經驗,懂馬來語優先。”
Wong已經數不清這是他今年以來發的第幾條招聘帖子,不是因為業務發展太好無限擴張,而是員工流動率實在太高。
來馬來西亞做直播電商不到2年,Wong換了30多位主播,除了有2位遲到早退得太離譜被Wong主動辭退,其余的都是主動炒老板魷魚。
Wong自認不是個黑心資本家,薪資待遇都略高于業內平均水平,但耐不住馬來西亞人離職的原因實在是五花八門。
結婚、搬家、直播時有觀眾發不友好評論、不喜歡公司提供的下午茶……
“馬來西亞找工作很簡單,他們一不順心第二天就走了,第三天就能找上新工作。”
一開始Wong還會挽留,后面用他的話來說就是“麻了”,放棄“幻想”趕緊重新招人,盡管招新人意味又要重頭開始——在馬來西亞有經驗的主播幾乎是沒有的。
來應聘的員工大部分不僅沒做過主播,甚至連直播帶貨是什么都不了解。控場能力、產品知識和銷售技巧等跟國內主播沒法比。
“有次我們在直播賣面膜,觀眾問適合什么膚質,其實是很基礎很基礎的問題,但(主播)都回答不上來。”
Wong經常忍不住會想:當初直接在國內找外語主播會不會更好?
每當這種時候,他都會去看一眼交流群里同行的訴苦,然后咬咬牙繼續干。
在國內首先會越南語、馬來語、菲律賓語等小語種的人少,不像英語,一大堆英專生待就業,某MCN機構負責人曾表示,即使月薪開到2.5w,也招不到合適的主播。
其次國內主播對當地文化的了解肯定不及本土主播,在東南亞這種宗教氛圍濃厚的地區,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觸碰某些禁忌;再加上“外國人”身份在親切感上的天然劣勢。
Wong的群友里,還有用AI數字人主播的,結果數字人互動性差不說,直播間還頻頻被封禁。
“都不好做啊。”
02
2022年,TikTok Shop剛在越南上線,劉尚就看中了商機,跑回與越南接壤的老家廣西干起了跨境電商。
依靠國內成熟的供應鏈、通過借鑒國內成熟的直播經驗,劉尚很快享受到了“降維打擊”的快樂。
劉尚主要賣3C產品和小家電,每天從凌晨開始在TikTok Shop、Shopee、Lazada三個平臺上直播,流量最好的時候,每天能賣出上千單,真·發快遞發到手軟。
但從今年開始,他明顯感受到了流量不如從前。
平臺資源向本土商家傾斜,加上本土商家也卷了起來,作為供應鏈在國內的跨境賣家,劉尚的壓力越來越大。
“物流成本、配送時效、售后服務這些,肯定拼不過本土備貨的。其實我已經算好的了,廣西和越南離得近,做菲律賓、馬來西亞(市場)那些才是真難搞。”
此外,跨境直播備貨,也讓劉尚越來越困擾。
比如在TikTok Shop平臺,最初的流量爆發期過去后,TikTok標簽數據沉淀不夠多的問題逐漸凸顯。
曝光受限、無法精準定位目標人群,時好時壞無法預測的流量,讓劉尚沒辦法作出穩定布局,庫存計劃經常被打亂。
“不像國內直播,大部分我們是可以預測能賣出多少單的,有時無緣無故爆單了,現在平臺對發貨時效卡得又很嚴,貨跟不上,發貨不及時,還要被扣分。”
03
據Milieu Insight的調研報告顯示,在東南亞有82%的受訪者進入過直播間,其中48%的用戶每周至少逛一次直播間,曾在直播間買過東西的比例達到63%。
谷歌、淡馬錫、貝恩聯合發布的《2024年東南亞數字經濟報告》顯示,東南亞直播電商市場的規模在2023年已經超過50億美元,并預計到2025年將增至150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0%。
今年雙11,Shopee Live達人單場跨境直播最高瀏覽人數超200萬。TikTok Shop在馬來西亞舉辦的“11.11 Mega LIVE Showdown”直播,在短短4小時內吸引了超過500萬名觀眾的積極參與,累計完成了約8萬份直播訂單。
直播毫無疑問正在成為東南亞電商中舉足輕重的一部分。
但賣家們在摩拳擦掌的同時,也需注意到以下幾點:
① 搭建直播團隊需要的人力物力不小,培養直播間、積累對直播的認知,都需要時間,直播在短期內的投入產出比不一定高。
② 直播電商對備貨靈活度要求更高,沒有一定庫存深度的賣家很難“生存”。
③ 并且隨著平臺愈加嚴格的審查要求,直播更適合有本土備貨的賣家。
來源:愛亞倉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越南海運回中國青島國際海運貨代跨境電商平臺十大到菲律賓的貨運蘇里南海運托運物流越南快遞怎么寄到越南跨境物流百曉生中國到馬來西亞物流多久磁鐵國際快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