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空運中的各種“重”
在空運貨物過程中,涉及多個重量概念,包括凈重、皮重、毛重(實重)、體積重等。下面將對這些術語進行簡要說明:
凈重 (Net Weight, N.W.):指貨物本身的重量,不包含任何包裝材料的重量。
皮重 (Tare, T):指的是用于包裝貨物的材料本身的重量,如紙箱或木箱的重量。
毛重 (Gross Weight, G.W.) / 實重 (Actual Weight, A.W.):這是貨物加上其外包裝后的總重量,通常通過直接稱量獲得。在這里,毛重與實重是同一個概念,即A.W. = G.W.。
體積重 (Volume Weight, V.W.):這是一種基于貨物體積計算出的理論重量,用來衡量單位體積內貨物的輕重程度。航空公司采用體積重作為收費標準之一,主要是為了更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貨艙空間,并確保載荷分布均衡。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 IATA 規定,空運貨物的體積重折算系數為167,即1立方米(Cubic Meter)的貨物體積重量為167KG,若所托運物件的體積重超過實重,則運費將以體積重量計算。

計費重的概念
體積重有兩種計算公式,第一種是長(cm)x寬(cm)x高(cm)÷6000,第二種是貨物體積(cbm)*167。如果是快遞的話除5000,折算系數為200。舉個例子:一批貨物共10件,每件貨物的尺寸是長60cmx寬50cmx高40cm,整批貨物體積=0.6*0.5*0.4*10=1.2CBM。根據第一種公式計算單件貨物的體積重=60*50*40/6000=20KG,整批貨物體積重=20*10=200KG,或者直接用第二種計算公式即1.2*167=200.4KG。
如果一批貨物的毛重大于體積重,則稱之為重貨,英文名稱High Density Good、Heavy Goods或者Deadweight Cargo;如果一批貨物的毛重小于體積重,則稱之為體積貨、泡貨、拋貨或者輕泡貨,英文名稱Low Density Good、Light Cargo或者Measurement Cargo。例如:一批貨物的毛重為100KG,體積重為80KG,100>80,則稱這批貨物為重貨,如果體積重為120KG,100<120,則稱之為“泡貨”或者“體積貨”。
計費重,英文名稱Chargeable Weight,簡稱C.W,即貨物在計算運費時所收取的計費重量。純空運中一批貨物可能會由多件不同屬性的貨物組成,既有輕泡貨也有重貨,其計費重量則采用整批貨物的總毛重或總體積重,按兩者之中較高的一個作為計費重。例如:一批貨物的總實重100KG,總體積重120KG,則計費重為120KG。
計費重作為收費重的原因
在計算航空貨運運費時,為何要比較體積重與實際重量并取較大值?這背后的原因主要關聯于飛機艙位的有效利用。飛機的裝載能力由其最大載重量和可用空間共同決定。例如,波音747全貨機的最大承載量約為105噸或660立方米。
若僅依據貨物的實際重量來計費,將導致資源浪費。對于輕而體積大的“泡貨”(如棉花、泡沫等),即使總重量遠低于飛機的最大承載量,也可能因占用過多空間而無法充分利用剩余載重能力;反之,對于密度大但體積相對較小的“重貨”(如金屬制品、機械設備等),雖然能達到重量上限,卻會留下大量未被使用的空間。
為平衡這兩種情況,確保航空公司能夠最大化地利用每次飛行的運輸效率,并保證收益,采取了基于體積重與實重中較大值來計算運費的方法。這樣不僅促進了不同類型貨物之間的合理搭配,也考驗著物流行業中收貨及配載人員的專業技能。通過精心規劃每趟航班上的貨物組合,既可實現滿艙又達到滿載狀態,從而幫助航空公司實現經濟效益最優化。
國際空運中泡的概念和分類
鋪墊完這些關于“重”的基本部分,再正式進入“泡”的環節。和泡相關的詞語也有很多,例如吃泡、分泡、切泡、砍泡、逃泡等等。逃泡屬于不規范的行為,盡量別亂搞,因為逃泡金額龐大而被判刑的案例也不少。
先來通俗講解一下什么是泡。有一批貨物體積2CBM,實重234KG,按照上面講解體積重的公式先算出來這批貨的體積重=2*167=334KG,由于體積重大于實重,因此可判斷這批貨為泡貨,這中間就有100KG(334-234)的重量差,這部分重量差就是指泡。
由于貨代和客戶結算的是計費重,即實重VS體積重取大值,那就是按照體積重334KG結算,而貨代和航空公司結算的時候是按照實重234KG,此時這100KG的計費差額就作為利潤給貨代“吃”掉,整個過程動作就是指吃泡。假設這批貨的運費單價是RMB20/KG,那么吃掉的這部分泡的利潤是RMB2000(20*100)。
再用這批泡貨作為基礎,二級代理去收另外一批貨物,體積2CBM,實重434KG,兩批貨物加起來剛好等于4CBM,668KG,這種貨型就叫1:1,整個過程稱之為配平,二代配平后再交給一代,也是吃了這部分泡。如果是自己打板的莊家收完泡貨再收一些重貨回來,搭配打好板后交進航司,又或者有的航司或者某個航班缺重貨需要單獨攬貨的話,這樣不僅可以吃泡,還能吃重,俗稱兩頭吃。
說到這里,你應該可以猜到分泡的大概意思了,就是指貨代將這部分泡給讓利出來,分給客戶,有的地方也叫切泡。既然要分泡的話,自然就會涉及到一個比例,我們經常聽到的分半泡就說指五五分泡,即貨代吃一半,給客戶分一半。其他常見的還有二八分、三七分、四六分、分30%、分2/3等等,分泡比例不固定,具體結合實際情況和談判。
分泡公式
總結了兩條計算分泡的公式,第一條:結算重=體積重-(體積重-實重)*客戶吃泡比例。第二條:結算重=實重+(體積重-實重)*貨代吃泡比例。 用第一條公式舉幾個例子:拿上面那批貨的數據,體積2CBM,實重234KG,體積重334,泡100KG,假如貨代給客戶分半泡的話,給客戶的結算重量就是334-(334-234)*50%=284KG;假設是二八分,貨代二,客戶八,則給客戶的結算重量就是334-(334-234)*0.8=254KG;假設貨代是分2/3泡給客戶,則給客戶的結算重量就是334-(334-234)*2/3=267KG。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也不是所有的點都能分泡,有一些去非洲或者中東的點是不分的,例如以前的RUH、ATH、AMM等等,一些續程(二程)也不不分泡,具體要在訂艙前需要和貨代確認好。
逃泡就是通過割箱或者改數據等方式減少或者降低貨物外包裝的實際尺寸,從而達到減少泡重的目的,最終少付貨代或者上家代理的運費。舉個例子:一批貨物共6件,實重100KG,每件尺寸長70cmx寬60cmx高50cm,體積重為210公斤,其計費重量應該是210公斤;但測量尺寸的時候每邊量少1cm,變成69x59x49cm,計費重量就變成了200公斤,比實際應收少了10公斤,也就是逃泡了10公斤。
免泡就是貨運代理不收客戶的體積重,直接按實重計費。這個在專線小包里面會常見一些。全泡就是貨運代理不分泡,要全收客戶的體積重。像去年口罩滿天飛,貨代就不再分泡給客戶,他們自己去找重貨來搭配。
來源:跨境物流知識大綱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海外倉虛擬倉馬來西亞到瓦爾納海運國內物流越南成都跨境物流上海至越南海運東莞到菲律賓海運中菲雙清包稅適合空運的貨物中國怎么寄快遞到越南菲律賓中國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