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往后,東南亞市場不好做咯。。。
在當今全球化的商業環境中,東南亞市場一直以來都是眾多賣家關注的焦點。
這片曾經被無數商家視為藍海的領域,如今卻似乎籠罩在一層迷霧之中。
前幾天公布的8月份數據,Lazada與Shopee這兩大電商平臺,總訪問量繼續下滑,這已經是連續第三個月的下降。
從數據上看,訪問量的下降意味著潛在客戶的減少,這一趨勢讓眾多賣家感到不安。
這一現象不僅引起了業界的高度關注,也引發了廣泛的爭議和探討。
是流量的瓶頸到了?還是平臺怎么了?賣家又要如何應對這種情況呢?
8月份,Lazada與Shopee在東南亞六大站點(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泰國、印尼、越南)的網站總訪問量為6.581億次,較上月的6.823億次下降了3.5%。

其中,Lazada各站點的網站總訪問量為1.271億,較上月下降4.4%;Shopee各站點網站總訪問量為5.311億,較上月下降3.3%。
這一連串的下滑數據,無疑給市場帶來了沉重的打擊。
更令人擔憂的是,Shopee印尼站的數據不僅沒有恢復,反而繼續下滑。
這在某種程度上驗證了該國聲勢浩大的查倉行動并未結束,有持續進行的態勢。
查倉行動通常意味著政府對電商平臺的監管加強,這對平臺的運營和商家的合規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對于Shopee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另外,Lazada、Shopee泰國站的數據環比也有下降,和往年同期的增長形成反差。
這一變化不禁讓人聯想到最近Temu進入泰國市場,以及該國正討論如何管控進口商品的新政策。
這些外部因素無疑對Lazada和Shopee在泰國市場的表現產生了影響。
東南亞電商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不僅有更多的外資電商平臺涌入市場,本土平臺也在迅速崛起。
這些平臺通過更加貼合當地消費者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吸引了大量用戶,從而加劇了市場份額的爭奪。
Lazada與Shopee作為外資巨頭,面臨著來自本土平臺的強勁挑戰。
CORPORATE
形式的轉變
合規>發展首重盈利
其實這是一種趨勢的轉變,以前的東南亞地區是電商荒漠,地區國家為了發展經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更是出臺各種政策扶持投資商來國內做貿易電商。
但現在,以東南亞幾個代表國家(印尼、泰國、菲律賓)為例子,這是東南亞地區電商份額前三的國家。
一種很默契的政策行動,都在打擊進口,甭管是什么產品,什么保護本土產業的借口。
印尼今天又銷毀了多少走私的貨物,泰國又查到了多少走私的產品,菲律賓又限制什么的進口、加征增值稅等等,層出不窮。
這是在宏觀國家政治方向上的轉變,電商由野蠻生長的趨勢轉變為“定向”,也就是合規生長了。
其實都懂的,跨境貿易已經把當地國家的市場需求打開了,“保護費”給少了,那還不如讓自己國家的人來消化市場需求,稅收和經濟都能起到更積極的作用。
合規的代價就是有相當部分賣家會因為以前來錢快了,習慣不了現在這種薄利的銷售,從而導致退出了市場,或者說,暫時的放棄這部分利潤高的單品,等風頭過了再卷土重來。
其實流量的下滑,也是平臺自己造的孽,或者說,這調整對他們來說,就是一種嘗試。
平臺從來不是慈善家,都要賺錢,這錢怎么賺?還有有點講究的。
對于今年,平臺要盈利的風吹的比任何時候都要響,以Shopee為例子,自16年推出以來,Shopee一直在撒錢,虧的投資者都麻了。
疫情過去了,行情穩定了,這時候如果Shopee不表現出過人的盈利能力,怕是會被投資人所拋棄,這是Shopee萬萬不能承受的。
要盈利,就只能通過一些手段了,比如減少推廣的費用、減少撒錢的行動,再比如漲傭。。。
今年以來,Shopee東南亞的各個站點的傭金都漲了一個遍。
其實,一次兩次的漲傭金影響,并不會有太大的后遺癥,但誰能說,這是最后一次漲傭了呢?
這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利潤的分配從來都是莊家通吃,要利益最大化,還不能傷害到基本盤,所以會有一次又一次的漲傭,去試探賣家的忍耐極限。
以Shopee為例,自當地時間2024年8月1日起,Shopee菲律賓站點的傭金費率(含增值稅)將上漲至10.08%。
其次是新加坡,相比菲律賓,Shopee新加坡站點傭金費率的漲幅更大,將提升至13%,且不給予特定賣家優惠。
這些措施損害了賣家的利益,導致他們減少對平臺的投入或選擇其他平臺。
投入減少了,廣告自然少,廣告少了,那搜索量以及客戶自然跟著少。
這情況,賣家要怎么做呢?
賣家不應僅依賴Lazada或Shopee等單一電商平臺,而應積極開拓其他銷售渠道。
如自建網站、社交媒體銷售、線下實體店等。通過多元化銷售渠道,可以降低對單一平臺的依賴,分散風險。
在電商平臺流量下滑的背景下,賣家更應注重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的提升。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能夠吸引消費者的關注與信任,提高復購率和口碑傳播。
賣家應關注消費者反饋,不斷優化產品設計和功能,提升用戶體驗。
品牌建設是賣家在電商平臺上脫穎而出的關鍵。賣家應加大品牌宣傳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
同時,利用社交媒體、內容營銷等渠道進行營銷推廣,吸引更多潛在消費者。
賣家應密切關注東南亞各國政策動態,確保合規經營。了解并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避免因違規行為導致平臺處罰或法律糾紛。
同時,與電商平臺保持良好溝通,共同應對政策變化帶來的挑戰。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應通過不斷創新,尋求差異化競爭策略,通過研發新產品、提供特色服務等方式,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提高市場競爭力。
時過境遷,如今卷到不行的東南亞市場,種種跡象表明,似乎正一步一步跌落神壇。。。。
來源:江玉燕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跨境電商有哪些平臺b端南青專線蘇州海運泰國海運航線摩洛哥國際海運到越南的物流專線澳大利亞跨境電商平臺有哪些跨境易物流沙特跨境物流海運散貨到捷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