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賣也是選品的一種,如果大家選品乏了,不妨試一下跟賣的形式,跟賣最直接的效果就是單量的增加,流量上升,自己上架的產品也能賣出去。
選品的核心是能夠賣出去。如何做到快速產生訂單呢?招商經理就會告訴新手,可以選擇跟賣的形式。跟賣就是模仿,也就是“中國式采購思維”,這種方式成就了很多知名的公司企業,比如ZARA、韓都衣舍、小米等,他們都存在一些靠“跟賣”完成的創新。對于小賣家來說,什么好賣就賣什么,靠告訴周轉來賣貨,靠眼力來賣貨,資金要求小,運營成本低,在第三方平臺操作比較多。

跟賣沒有明確的品類和品牌的要求,只為賣貨。這種跟賣完全就是根據市場上的熱度來完成銷售,打造爆款、直賣熱品,品類上以大品類為主,賣家手里一般有多少個店鋪,每個品類都有。
爆款是賣的非?;鸨漠a品,高流量、高曝光率、高訂單量就是他的表現。跟賣看似容易,其實周轉要求頗高,反應要快,一旦發現爆款,馬上就要搶貨,搶上架,搶推廣,而這樣的操作,大公司一般很難做到,因為他們從發現爆款到上架開始銷售的時間大約為1~3天,這是小賣家的優勢,他們不需要備貨,直接去市場上搶現貨。
對于市場上剛出的新品,供應鏈短缺,大公司的慢反應就是小賣家存在跟賣的空間。而跟賣最大的好處是減少對市場的預熱,利用別的品牌知名度快速讓用戶認知商品。
跟賣不是做仿品,是業內比較默認的競爭策略之一。無論是服裝行業,還是3C行業都有模仿,有的是進行微創新或改進升級。比如中低端的婚紗是非標品中的戰斗機,設計感和時尚感巨強,且起訂量低,使其成為外貿時尚經久不衰的吸金品類。
盲目跟賣的熱銷產品,在功能和造型上模仿甚至抄襲,只在外觀上做一丟丟改變,這種做法的風險很大,國外成熟的電商平臺對產品的知識產權、盜版侵權都有嚴格規定,被發現可能會被投訴,甚至店鋪遭下架。
跟賣還有一個動機就是價格方面,雷同越多,心就越要狠,越是期望走量,殺價就要越狠。越是標準化的產品,像電子類、家居類、汽車類、運動器材類,越容易被跟賣,在各項營銷和推廣成本高的情況下,大家唯一能做的就是看誰的運營成本低。想要做好跟賣,需要對品牌、供應鏈等方面進行全面理解。
客觀的說,跟賣無關對錯,市場就是這樣,只要保持謹慎對待的策略,都可以成功;但如果只是一昧的盲目跟賣,完全不顧其他方面,很可能會掉到溝里。如果不關注產品,只把精力放在營銷上,對行業發展也是很不利的。
跟賣建議選擇熟悉的產品,對產品質量把控好,產品listing如果沒有調整和優化,很容易給客戶產生誤導,帶來不好的體驗。
最后,跟賣只適合你在選品找不到頭緒的時候的選擇方式,不是長久之計。如果你始終都在跟賣別人的產品,某種意義上你也就失去了自己運營的主動權。
(來源:圖樂跨境說)
文章來源:
https://www.ikjzd.com/articles/111599
來源:跨境知道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越南 國際快遞楓箏海外倉金華海運國際貨運 青島出口的跨境電商平臺東南亞物流推薦跨境電商可以一件代發的平臺國內發菲律賓空運國際物流與跨境物流的區別俄羅斯出口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