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直沒花時間整理OMS/WMS相關的庫存變化示意圖,然后最近跟大家講這一塊業務的時候發現,還是要自己動手畫個圖,來的更加清晰明了,于是就有了下面的這兩張圖。
不同的業務場景,不同的系統都會有不同的解決方案,以下兩張圖是我參考了市面上主流的一些系統而做出來的,適用的場景也有限,僅供參考哈。
入庫:OMS推送到WMS,WMS收貨,WMS上架,最后回傳OMS狀態和數據;出庫:OMS推送到WMS,WMS分波,揀貨,復核,稱重,出庫,最后回傳OMS狀態和數據;
入庫
OMS創建了入庫單之后,主要核心要關注的就是在途庫存的一些邏輯判定,我們之前一般都是默認入庫單推送到了WMS之后就會生成在途庫存。在途庫存是否算作總庫存?這個需要自己和業務溝通,如果算作總庫存,則在庫存查詢頁的Tips上說明計算公式即可。
WMS接收到了入庫單之后,一般會先收貨,然后再上架,收貨的時候可能還會有質檢的業務,但是海外倉一般用的很少,我就沒有體現了。
國內的WMS一般會認為收貨的時候就增加庫存,只不過這部分的庫存是屬于不可用的庫存,所以會稱之為“收貨暫存庫存”或者是“入庫已分配庫存”。既然收貨的時候就增加了庫存,那么“上架”這個動作就變成了將貨物從收貨暫存庫位轉移到實際的存儲庫位,所以庫存的變化就是從收貨庫位移位到存儲庫位。上架完成之后,也就是貨物移位之后,WMS的庫位庫存和可用庫存就會增加,對應的OMS的在途庫存也要轉為可用庫存。

出庫
OMS創建了出庫單之后,主要核心要關注的就是在什么狀態下鎖定庫存,什么時候時候釋放/扣減庫存。對于海外倉OMS來說,不同的客戶,不同的產品,不同的接口/平臺進來的訂單,要求的鎖庫節點都不太一樣,所以這一塊最好是做成可配置化的。但是一般來說,出庫單推送到WMS之前肯定是要鎖庫的,這樣才能確保WMS作業的時候是有庫存的。
WMS接收到了出庫單之后,有一些系統是不需要在WMS的總庫存層面鎖定庫存的,因為上游ERP或者OMS已經鎖定過了;但是也有一些系統是需要鎖定的,因為上游可能有多個,同時上下游的庫存可能會有差異,所以WMS自己鎖一遍會更加靠譜。我個人傾向于的就是WMS再鎖定一遍庫存,雙重保險。
進單的時候校驗了庫存,鎖定了總庫存的數量之后,就表示進單完成了。接著就要去分波,分波的時候會有揀貨推薦,所以會根據推薦的庫位去鎖定庫位上的庫存,這個時候就是庫位層面的鎖定。
等到具體揀貨的時候,從鎖定的庫位上揀貨下架,貨物會放在揀貨車或者揀貨筐中,這些都統稱為“揀貨容器”。所以,也可以理解為貨物從貨架的庫位轉移到了容器中,則庫位的鎖定庫存要扣減,容器的庫存要增加。
最后復核、打包、稱重、出庫之后,WMS需要扣減容器中的庫存,同時也要扣減進單的時候鎖定的庫存,達到賬實相符。這一塊的邏輯基本上和國內的WMS是一樣的,大家可以自行參考一些資料去對比看看。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西非的海運泰國物流海運有什么快遞寄到越南里耶卡海運中國海運到羅馬尼亞海運班加羅爾跨境墨西哥物流國際物流速運海運至越南馬德里海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