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周昕怡
編輯丨何洋
【億邦原創】“就像是一團熱火突然被澆了盆冷水,大家隨即進入至暗時刻。”一位賣家形容去年10月中旬開始的TikTok Shop印尼站關停風波。
這原本該是個旺季,一個月后就是雙11。2022年同期,TikTok Shop在東南亞六國火力全開發起雙11大促后,可謂迎來消費者的網購狂熱。印尼作為TikTok Shop東南亞第一站,在活動中更是表現突出,僅11月11日當天,直播帶貨GMV就增長了408%。
沒人能想到,2023年的雙11就這么“黃了”。“有做得好的賣家已經月銷售過千萬,一下直墜到零。有的雙11備貨還在路上,渠道卻沒了。不少商家和MCN機構(TikTok電商業務)都直接停擺,一部分人只好轉向其他站點和其他平臺,一部分人則直接散伙,不玩兒了。”上述賣家回憶道。
就像坐過山車一般,兩個月后,堅挺留在原地的賣家看到了曙光。TikTok最終通過與印尼本地科技巨頭GoTo的戰略合作(整合雙方旗下電商部門TikTok Shop Indonesia與Tokopedia為新實體,由TikTok控股),在雙12重返印尼電商市場。
“一回歸就銷量暴增!一月份的訂單貨期都排到二三月份了。”TikTok Shop雙12回歸后,賣家直呼熟悉的爆單感覺又回來了,補貨入倉、網紅營銷、直播帶貨動作一個不落。

圖源:Fastmoss2023年度TikTok生態發展白皮書
然而,從危機到轉機,背后一系列調整和變化還在繼續。一方面,平臺經營方式還未有最終定論,印尼相關方仍不斷提出社媒平臺不能從事電商業務,那么,其電商交易系統、商戶后端運營或將從TikTok Shop遷移至Tokopedia,且有可能最終由閉環購物流程變為跳轉外鏈;另一方面,商家的本土化成為必須,這既包括引入更多印尼本土商家以調整整個商家結構,也包括大批中國出海商家需要徹底做本土化轉型。
TikTok Shop在印尼的回歸,無論如何都像是翻開了新的篇章。整個生態當中的各參與方,商家、機構,都在重新認識和理解這個市場、這盤生意——洗牌無法避免。與此同時,一些新的面貌又得以誕生——從去年開始,印尼涌現了很多與中國供應鏈配合的“組裝廠”,以滿足中國商家在印尼的本土化訴求。
01
從單渠道、單站點
到“多條腿”走路
2021年2月,TikTok以印尼為全球第一站開啟了電商業務。印尼是TikTok全球第二大站點,有1.25億月活用戶(MAU),電商業務開啟后,整個生態迅速崛起,不僅僅吸引來大量當地及中國的商家,帶貨主播、MCN機構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女裝類目賣家Vicky是2022年入駐TikTok Shop印尼站的。她在印尼市場的打法是純帶貨模式,從廣州工廠進白牌產品到本地倉,并自建直播間培育本地主播,一度沖到類目前十。

今年年初,Vicky還開設了馬來、泰國分公司,業務有條不紊地進行。如今在三地來回奔走、忙碌的她,身上全然看不出去年TikTok Shop印尼業務停擺時的手足無措。“當時對我們打擊挺大的,但現在一切回到正軌,還做得更大了。”她說道。
“但凡做跨境比較久的,都知道‘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里’。”一位曾見證了亞馬遜2021年“封號潮”,又經歷了TikTok Shop印尼站關停風波的賣家調侃道。在TikTok Shop印尼站關停的兩月里,他把重心移到Shopee、Lazada——好在早就開好了店。今年,他還計劃重新梳理Shopee、Lazada平臺業務的定位,不再只單純將TikTok上銷售的產品搬過去。
相比而言,當時只做了TikTok印尼站的商家Kevin,所面臨的形勢就嚴峻得多。接到平臺關停的消息時,他正處于月均GMV1000萬元的沖關時刻。突發的業務中斷自然會打亂原有業務節奏,但不知道哪兒來的直覺,Kevin認為“這應該只是短期的暫停”。“印尼市場我必須做,不然也對不起前期大力的投入。”他回憶道。
沒有考慮太多,Kevin火速組建起貨架電商運營人員,開通了幾個頭部平臺的店鋪。同時,TikTok的短視頻內容種草沒有停過,只不過變成了跳轉外鏈進行交易轉化。現在,他已經完成了月GMV1000萬元的目標,在貨架電商平臺銷售額也穩步上升。
“(TikTok Shop)的這個波折現在看就不算什么了,反而可以視作促使我們生出更多能力的推手。”Kevin談道。今年,他計劃繼續拓展渠道,不止覆蓋線上平臺,還會看看線下機會,“爭取一步步實現全渠道、品牌化”。同時,他信心滿滿地打算復制現在在TikTok部門細分類目已穩坐第一的經驗,開發更多爆品。
當然,一些商家沒有等到TikTok Shop印尼站的回歸就撤離了,將貨品轉給當地代運營機構或其他市場的MCN。“這些商家基本上是沒有自建海外倉又All in TikTok單渠道的。(對他們而言)印尼這個東南亞最大的市場還沒見起色,其他市場更不用看,多呆一天,人員、倉庫的成本都要扛著。”Vicky分析道。
據MCN機構Onelink Media的負責人Raymond回憶,TikTok Shop印尼站雙十二回歸后,留下來的賣家幾乎都快速擺脫陰霾,在年前最后一個購物節的帶動下,銷量明顯超過關停前的水平。他們團隊的業務也回歸到“榜一”的位置。
Raymond將此歸因于當參與者變少、其他人競爭力度減弱時,自己團隊依然堅挺。在那兩個月里,很多玩家收縮TikTok業務時,Onelink Media卻反其道而行,仍然繼續招兵買馬、簽約達人,公司旗下超頭、腰部及尾部達人明星已超300人。
當然,這與其多元業態不無關系。盡管TikTok銷售額占其總體業務的一半以上,但Onelink Media實現了全渠道發展,在多個電商平臺開設官方店和授權店,甚至線下渠道也有所涉及。
對于那些離開印尼,或者剛準備要做卻打了退堂鼓的賣家而言,理由大多只有一個——該市場的性價比不高了。用一位賣家的話說,“賺快錢現象也成過去式”。
政策監管趨嚴是一方面。比如,曾與跨境電商相伴的虛擬發貨模式逐漸退出舞臺,本土備貨、本土店逐漸成為各個平臺的標配。
起盤成本變高又是一方面。有賣家指出,2021年在印尼起盤TikTok電商生意,成本(包括達人的成本、投流的成本、物流倉儲成本等)大概100萬元;2022年翻倍到200萬到300萬元;2023年達到600萬到700萬元。如今,這一數字顯然會更高。
02
印尼新電商法規隱患猶存
本土合規化成“緊箍咒”
即便停滯兩個月,TikTok Shop印尼站在去年貢獻的GMV仍然最高。據Yipit Data、招商證券數據顯示,2023 年TikTok電商GMV中,印尼站占比達28%,為現有開放站點之首。緊隨其后的是,泰國占比22%,越南占比17%。
雖然平臺及商家的交易額在穩步上漲,但新電商法規的威力猶存,TikTok Shop通過與Tokopedia整合回歸并不意味著一切塵埃落定。
印尼中小企業和合作部長Teten Masduki就公開表示:“盡管TikTok正在投資Tokopedia,平臺仍然允許在社交媒體渠道進行直接交易行為,其電商業務TikTok Shop在印尼依舊違反了當地的相關法規(2023年第31號貿易部長條例)。”
Tokopedia母公司GoTo則在2月的一次公開說明會上回應稱,“完全合規正在進行中,一個半月后(即4月)會完成”。同時,他還提及與TikTok的合作可能使Tokopedia成為印尼電商玩家第一名。目前,Tokopedia擁有超過1億的月活躍用戶,在印尼電商市場的份額高達35%,僅次于Shopee。

從合作模式來看,TikTok Shop印尼站又可能變為社交媒體+電商外鏈,由此將產生兩個商家重點關注的問題:
·一是TikTok Shop與Tokopedia整合,不僅僅意味著從技術層面把TikTok Shop商家后臺管理系統遷移至Tokopedia,更意味著TikTok Shop商家(尤其是其中的中國商家)需要適應Tokopedia平臺規則,本土化合規要求更趨嚴;
·二是跳轉外鏈完成交易與閉環交易相比,用戶體驗是不同的,兩種模式下的轉化率或有不同。
多位商家向億邦動力表示,二者的合并,對于自己而言,如商家后臺管理系統的遷移、前臺呈現從“TikTok Shop商城”變為“Tokopedia商城”等技術層面的打通是輕而易舉的,甚至從“閉環”變成“外鏈”都不是問題,但要融入Tokopedia的商戶管理體系,則是一道重要的關卡。
Tokopedia作為印尼本土電商平臺,此前未曾開放過境外商家入駐通道。對中國跨境商家來說,其開店門檻相較于TikTok這樣的全球化平臺自然更高,比如,商家需要具備KTP(身份證)、NPWP(納稅人識別號)、SIUP(貿易營業執照)這三項基本信息,且所有在Tokopedia售賣的產品需要經過SNI認證(印度尼西亞的國家標準,由印度尼西亞國家標準總局BSN主導管理和運行的產品認證制度),擁有針對印尼用戶的使用說明以及印尼文表示等。
其中,商家最為敏感的是具備NPWP(納稅人識別號)。“也就是說,你必須像一家在印尼本土有實體的公司一樣,營業額流水納入印尼稅收系統監管范圍,且涉及到如何納稅的問題。不過,目前,印尼還未明確出臺如何向電商企業征稅的政策。”一位TikTok Shop美妝類目商家指出。
類似情況已在東南亞其他國家發生。今年2月,越南稅務總局局長麥春成提出,如果電商賣家每年的在線業務收入超過1億越南盾(約合4000美元),則需要繳納增值稅和個人所得稅。隨即,頭部電商平臺Shopee發布公告,要求越南站賣家在2024年2月29日23點59分之前通過賣家渠道準確無誤完整地更新稅務和身份信息,未按時上傳相關信息的賣家會被鎖定Shopee賬戶余額。
此外,馬來西亞則從2024年1月1日起,對網上銷售的不超過500令吉(約合106美元)的低價進口商品征收10%的低價商品稅。
“倘若跨境電商賣家在稅務方面的隱性紅利消失,成本增加、價格競爭力降低的同時,運作方式必然也要調整。”該商家補充道,“真正的本土化時刻到來了。”
Vicky也直言,東南亞的營商環境是鼓勵本土企業發展以及外資企業本地化發展。“限制低價進口商品在網上銷售、加收低價稅這些政策,都是在調控市場上低價的國外產品及其供應鏈比例。”
03
供應鏈遷移
掀起印尼“組裝廠”熱潮
TikTok Shop印尼站風波后,商家在這里的本土化進程遠比東南亞其他市場更快。很大一部分體現在供應鏈上。
“去年下半年,印尼出現了一些和中國供應鏈緊密配合的工廠,承接產品生產的最后一環——組裝。”3C類目賣家大霖回顧市場上的新變化。與越南、墨西哥組裝廠的產品主要出口到歐美市場不同,印尼組裝廠的產品流轉于當地市場。
Raymond觀察認為,印尼本土供應鏈是中國供應鏈的延伸,技術和物料環節仍然是中國工廠在進行,輕度的組裝和罐裝則放在印尼工廠。
Raymond的公司Onelink Media,由印尼華僑創辦,擁有豐富的本土供應鏈資源,同樣也和中國工廠進行著合作。“平臺銷量爆單之后,會存在資源不足、缺貨的情況,這需要中國工廠更多的支持。”他說。
大霖也從去年開始籌劃和印尼華僑合作,在當地落地組裝廠。他曾組織國內供應鏈技術人員來到印尼,考察當地工廠實施國內工廠組裝SOP的可能性。“合作需要小心謹慎,第一步計劃還是先從簡單的物料組裝和包裝開始。”他告訴億邦動力。

今年年初,大霖考慮到印尼人工成本以及自身產品組裝難度的“雙低”,敲定了“在前期以手工組裝為主,落地底薪+計件的薪酬制度,到后期再考慮機器自動化組裝”的實施方案。
實踐中,大霖發現,目前“中國供應鏈+印尼組裝工廠”的成本高于中國供應鏈全流程生產,印尼工廠的規模效益、效率以及員工工作時效都不如國內工廠。但這件事不得不做。
一位美妝類目賣家也曾表示,印尼組裝工廠跟不上爆單節奏,無法適應TikTok脈沖式的銷售上漲,會導致補貨的周期長,“需要長時間的磨合”。
做印尼本土供應鏈,對于大霖而言有兩個意義:一是降低資金周轉壓力——從國內發貨至印尼,空運成本高,海運則需要45-60天的時間,貨物周轉慢,備貨的資金壓力不小;二是品牌化發展所需,本土供應鏈是繞不開的部分,即實現產品合規。
“印尼市場涌現了品牌機會,消費者對商品需求開始關注品質。”大霖解釋,很多國內天貓品牌也開始在印尼進行本土化布局,同時,不少團隊搬運國內抖音電商模式去TikTok,以短視頻+投流+達人推廣的方式快速起量。
Raymond操盤過多個品牌出海的項目。在他看來,“一定先把量做起來,要占到品類市場的前三名,繼而在每個價位段或者每個用戶群體中占據心智”。
“品牌的增長是需要階段性發展的。在TikTok種草引爆后,也需要進入到傳統貨架電商以及當地的線下大零售去做第二階段、第三階段的市場擴張。”Raymond表示。
大霖的確感受到本土資源的重要性,但并沒有太過擔心掌握更多本土資源的本地競爭對手,而是繼續深耕印尼市場。“以國內抖音為參考,做TikTok還是中國團隊更有‘先發’優勢,相比本地賣家,中國賣家在產品、團隊和資金層面都更勝一籌。”
可以看到的是,TikTok Shop印尼站回歸三個月,還在牌桌上的玩家們變得“更成熟”、“更穩健”。重新看清這個市場后,他們在印尼的生意也逐漸走向更深處。
來源:周昕怡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阿克蘇到湖南物流高弘海外倉東南亞國際物流小包專線深圳到曼谷專線大興國際機場 快遞快遞寄印尼多少錢臺灣cod跨境物流到菲律賓雙清跨境電商平臺支付方式有哪些國際物流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