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快遞單,正掀起另一場“信息保衛戰”。《每日經濟新聞》11月6日報道了《多家快遞公司客戶信息遭販賣》后,引發了社會各方及快遞業界的高度關注。昨日(11月8日),有警方相關部門專門致電本報,表示已開始對此進行嚴密追蹤和偵查。記者發現,多個快遞單號信息交易網站已遭關停。
然而,多家快遞公司向記者表示,快遞單號信息販賣非公司行為,并指出“第三方”泄露的風險和監管擔憂。也有人將這類問題歸咎為交易平臺商戶“刷鉆”的需求。對此,淘寶網主動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以淘寶網現有的技術監控,早就可以對利用單號炒作信用的行為進行甄別和打擊,做到完全“杜絕”。事實上,快遞單號信息的“商業價值”,已經超出了“刷鉆”,可能被不法分子盯上并利用,這也對這場“信息保衛戰”提出了考驗。
快遞單信息販賣涉嫌犯罪
今年以來,全國各地公安展開了針對“個人信息泄露”的專項打擊和治理,比如,上海地區已經打擊查處過一個販賣快遞單號信息的犯罪團伙。
北京市大乾律師事務所主任王茂基昨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金融、電信、交通、教育、醫療等單位的工作人員,違反國家規定,將本單位在履行職責或者提供服務過程中獲得的公民個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給他人,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竊取或者以其他方法非法獲取上述信息,情節嚴重的,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根據上述法律規定,王茂基指出,快遞單號信息交易涉嫌觸犯兩項罪,分別是“出售、非法提供公民個人信息罪”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這也意味著,無論是販賣信息,還是非法購買信息,都有可能涉及犯罪。
不過,王茂基說,出售人和購買人是否構成這兩個罪名,還取決于他們是否達到“情節嚴重”這一構成要件。雖然“情節嚴重”沒有十分明確的規定,但可以從信息量的大小、是否獲利以及獲利數額的多少、是否利用買賣的信息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是否造成損失等方面進行判斷。
“就單位而言,觸犯前兩款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處罰。”王茂基表示,對于被非法泄露信息的公民個人,如果造成經濟損失的,也可以依照相關民事方面的法律規定提起訴訟。
快遞單號為何被“利用”
按照淘寶網所述,快遞單號信息販賣的最初價值鏈——“刷鉆”已被切斷。若真如此,為何這個市場仍如此活躍和蔓延?
一位不愿具名的快遞資深人士認為,快遞單號信息的“商業價值”,可歸結為“自用”和“他用”兩種。
就“自用”價值而言,一位不便具名的快遞公司高管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目前,多數快遞公司對單號的利用,只限于給客戶提供相關的快遞服務。
“比如,通過分類客戶的使用頻率、服務喜好等,來更好地對分撥站點進行資源配置,同時也不排除利用一些優質資源,和一些客戶做更深層次的業務開發,但這個開發目前也只限于快遞合作。”上述高管說。
在行業內,快遞公司之間存在競爭關系,如果有高層或快遞員跳槽,原則上不能將資源帶走。但也有快遞員坦言,如果掌握了比較多的、熟悉的、優質的客戶資源,往往更易被選上。
“信息數據對快遞公司來說,本來就是利潤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上述快遞資深人士表示,各快遞公司都在努力擴大自己的市場占有率,并對已有的客戶資源進行維護,這都體現了快遞單號信息對快遞公司自身的商業價值。
至于快遞單號信息所能延伸的更深層次的、快遞業務以外的商業價值,上述高管認為,依照目前行業的發展階段,快遞公司恐怕有些自顧不暇,都還停留在對快遞操作水準和服務標準的改進上。
不過他也坦言,如果系統梳理和客戶分析做得足夠到位,對于快遞業將來進軍電商業,無論是拓展電商物流客戶,還是邀請進駐商家等,都會很有幫助。
除了快遞公司“自用”快遞單號信息來優化業務配置,我們還會看到“外用”的情形。因為這些快遞單號信息里面包含了大批優質客戶,就可能被一些不法者盯上。
據業內人士透露,有的快遞公司、電商公司對部分客戶單號是全名址錄入,內容包括客戶的姓名、手機號碼、地址,甚至是客戶購買的產品名稱。不排除有商家希望通過快遞單號信息買賣來采集客戶信息。而在不允許第三方“合法”獲取的情況下,就可能產生灰色交易和違法買賣。
對“第三方”的監控最難
“這(快遞單號)就和所有的信息安全問題一樣,包括早先在電信行業、銀行業發生的個人信息泄露,都引起過社會廣泛警示。”談起這場蔓延到快遞行業的信息泄露之風,不少快遞業內人士表示出一定的無奈。
盡管“淘單114”在其功能介紹里明確表示 “單號來源于各地快遞員”,不過記者采訪的多家快遞公司并不完全認同。他們表示,《快遞業服務標準》中明確規定,除依法配合國家安全、公安等機關需要外,快遞服務組織不應泄露和挪用寄件人、收件人和快件的相關信息。
在他們看來,相比其他行業,對快遞單號信息安全的監管,最難不在公司內部,而是潛在的、最難把控和監管的“第三方”。
“這個第三方包括離職快遞員、社會閑散人員、個體電商賣家等。”上述快遞公司高管指出,多數消費者此前并未意識到單號信息泄露的風險,隨意丟棄包裹的外包裝,并且沒有撕毀包裹上的發件聯,在一些包裹密集到達并成堆丟棄的地方很容易被采集,并且無從監管。
當然,快遞公司也很難否認,個別職業素質不高的快遞員抵不住利益誘惑而造成的信息泄露,多家快遞公司表示今后將加強自律和自查。
“除了讓快遞從業人員明白販賣單號信息屬違法犯罪,還要讓廣大社會民眾,尤其是那些販賣信息的‘第三方’提高這種法律意識。”上述高管說。
該高管還表示,快遞公司在跟大客戶的合同中,一般都有保密協議,他建議,今后在跟普通客戶的標準單上,也加上保密協議,形成更強的約束關系。同時,為減少“第三方”泄露的風險,有必要在紙質發件聯的信息填寫上,做更好的電子技術處理,即不將客戶的有用信息完全書寫到發件聯上,而是在收件以后,通過某種網上預填或掃描的方式,發件聯上簡要標記即可,以免完全暴露給“第三方”。
來源:喜運達

加入賣家交流群
快速對接各種平臺優質資源

標簽:panda國際快遞海運從中國到南非國際空運俄羅斯中國海運柬埔寨怎么寄快遞到曼谷廣州寄菲律賓運費湘誠國際物流寄到泰國郵費多少錢中國寄泰國快遞公司國際物流非洲